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 二 )


清?周杨俊:心下者,胸也 。满且痛,不属有形乎?古曰实 。实则当去,然何取于大柴胡汤?柴胡,表药也,非有外邪,无取两解 。乃必出于此者,正以实则必满,按则必痛,以至内发热,津液耗而元气下陷,势所必致也 。故仲景以柴胡升清阳为主治 。而散满者,去热者,收阴者,下结者,各有分治 。
清?吴 谦: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 。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 。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实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今?李畴人:寒热往来,胸下硬满,呕吐不止,甚至心烦便秘,是胃家热结已重,少阳证少,阳明证多 。故宜去小柴胡之参、草,以免壅滞,而以柴胡、黄芩疏少阳来路之邪以清热,芍药助柴胡泄犯胃之肝邪以止呕,半夏和胃气之滞,枳实、大黄攻其满而清其热,生姜、大枣以回复胃气之疲,则证可解 。故大柴胡汤为胃病已重,少阳未尽之主方 。
今?何廉臣:少阳证本不可下,而此于和解中兼以缓下者,以邪从少阳而来,渐结于阳明 。少阳证未罢,或往来寒热,或胸痛而呕,不得不借柴胡、生姜以解表,半夏、黄芩以和里 。但里证已急,或腹满而痛,或面赤燥渴,或便秘溺赤,故加赤芍以破里急,枳实、生军以缓下阳明将结之热;佐以大枣,以缓柴胡、大黄发表攻里之烈性,而为和解少阳阳明、表里缓治之良方 。
但比小柴胡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较大,故称大 。
今?王邈达:发热汗出,谓发热,自汗出也 。系伤寒已传阳明之候,再见呕吐,则更入少阳,且与阳明并病也 。阳明之腑属胃,夫惟邪 腑而化热,故犯胃中则呕吐,犯上则痞硬,犯下则泄利,无非邪热入胃之所致,故宜攻下 。然不用调胃承气而独任大柴胡,盖由呕吐一症,止见于太、少二阳,今既伤寒,又曰汗出,则知伤寒非太阳之伤寒,而呕吐为少阳之呕吐矣 。
故用姜、半扶胃阳以平呕,芩、芍抑邪热以止利,枳以消痞,枣以生津,然后使轻芳之柴胡策外,沉雄之大黄靖内,一切姜、半、芩、芍、枳、枣为佐辅以成功 。其邪之在阳明、少阳者,均得而解散矣 。方名大柴胡者,即由柴胡汤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扩之使大云 。
2.谁吃过“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牡丹皮汤一般常用灌肠,治疗肠痈(即慢性阑尾炎);或者在符合病机的情况下,研末外敷治疗肝脾肿大 。
《大黄牡丹皮汤》
【出典】 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牡丹皮、芒硝、桃仁、冬瓜子
【功能】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
【主治】
肠 痈 初起,湿热瘀滞者,症见右下腹痛,拒按,甚者局部有痞块,或喜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汗出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 。
【临床应用】
常用於治疗急性阑尾炎届湿热内蕴者殊效,亦可治附属器炎、盆腔炎、输卵管结扎手术后感染等属瘀热结聚者 。
【现代药理】
1.〔大黄、牡丹皮〕抗菌消炎、镇痛解热 。〔芒硝、大黄〕以改善局部血流,能促进代谢物的排泄,还能泻下 。〔冬瓜子〕利尿解热 。〔桃仁〕扩张血管 。
2.本方为泻下消炎剂 。
【加减】
1.寒热型嵌顿 痔: 加重〔大黄〕,再加〔赤 芍 、甘草〕 。
2.虚症时:则〔大黄、芒硝〕减量,并加〔黄耆、升 麻 〕。
【禁忌】
(1)老弱、孕妇慎用 。
(2)妊振期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