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

1.大柴胡汤的组方是什么?

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

文章插图
大柴胡汤
【药物组成】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赤芍药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枳实(麸炒令黄)1两,槟榔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 。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一 。
【方剂主治】伤寒2-3日,心中悸,呕吐不止,心急郁郁微烦者,尚未解 。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大柴胡汤方论】
元?王好古:大柴胡汤治有表复有里 。有表者,脉浮,或恶风,或恶寒,头痛,四症中或有一、二尚在者乃是,十三日过经不解是也 。有里者,谵言妄语,掷手扬视,此皆里之急者也 。欲汗之则里已急,欲下之则表证仍在 。故以小柴胡中药调和三阳,是不犯诸阳之禁 。以芍药下安太阴,使邪气不纳;以大黄去地道不通;以枳实去心痞下闷,或湿热自利 。
若里证已急者 。通宜大柴胡汤,小柴胡减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是也 。欲缓下之,全用小柴胡加枳实、大黄亦可 。
明?许 宏:柴胡性凉,能解表攻里,折热降火,用之为君 。黄芩能荡热凉心,用之为臣 。枳实、芍药二者合用,而能除坚破积,助大黄之功,而下内热而去坚者;生姜、半夏辛以散之;大枣之甘,缓中扶土,五者共为其佐 。独用大黄为使,其能斩关夺门,破坚除热,宣行号令,而引众药共攻下者也 。(《金镜内台方议》)
明?吴 昆:伤寒阳邪入里,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者,此方主之 。表证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里证又急者,大便难而燥实也 。表证未除,故用柴胡、黄芩以解表;里证燥实,故用大黄、枳实以攻 里 。芍药能和少阳,半夏能治呕逆,大枣、生姜又所以调中而和荣卫也 。(《医方考》)
清?张 璐:此汤治少阳经邪渐入阳明之腑,或误下引邪内犯,而过经不解之证 。故于小柴胡方中除去人参、甘草助阳恋胃之味,而加芍药、枳实、大黄之沉降,以涤除热滞也 。与桂枝大黄汤同义,彼以桂枝、甘草兼大黄,两解太阳误下之邪;此以柴胡、苓、半兼大黄,两解少阳误下之邪,两不移易之定法也 。(《伤寒缵论》)
清?柯 琴: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十余日结热在里,心下痞硬,呕吐下利,复往来寒热,或妄下后,柴胡证仍在,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皆少阳半表里气分之症 。此方是治三焦无形之热邪,非治胃腑有形之实邪也 。其心下急烦痞硬,是病在胃口而不在胃中,结热在里,则蒸蒸而发热,不复知有寒矣 。因往来寒热,故倍生姜,佐柴胡以解表;结热在里,故去参、甘,加枳、芍以破结 。
条中并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症,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 。后要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黄以伤胃气,非大廖乎?……大、小柴胡,俱是两解表里之剂,大柴胡主降气,小柴胡主调气 。调气无定法,故小柴胡除柴胡、甘草外,皆可进退;降气有定局,故大柴胡无加减法 。
清?汪 琥: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减 。何为乎不留人参也?余答云,小柴胡汤中用人参者,乃辅正气以除邪气也;大柴胡汤证,为邪实而正未虚,……故去人参而加大黄、枳实 。并甘草亦恐其满中而不用 。其留大枣者,和诸药之性也 。其加芍药者,非酸以涌泻之意,取其和营而助阴也 。况病热之人,止虞阴虚,勿虚阳损 。
清?汪 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 。表证未除,故用柴胡以解表;里证燥实,故用大黄、枳实以攻里 。芍药安脾敛阴,黄芩退热解渴,半夏和胃止呕,姜辛散而枣甘缓,以调营卫而行津液 。此表里交治,下剂之缓者也 。(《医方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