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三里的位置( 二 )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功能
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4.足三里的作用?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
(h2)扩展资料
预防保健可以常按揉足三里,赶走积与滞: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营养物质需求大,所以饮食要保证营养多样充足,但同时,由于小儿的五脏六腑功能仍未成熟,相对其较大的营养需求来说脾胃功能相对薄弱,如果过分强调给予饱食,反而容易损伤肠胃而致病,得不偿失 。
因此,日常育儿有讲究,千万不能一味追求饱与补,应喂养得当 。父母平时可以帮心心按揉足三里,频率为约200次/分 ,按揉3-5分钟,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止痛之效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5.足三里为什么被称为长寿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于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 。
足三里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 。所以足三里有诸病皆治的说法 。
1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 。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 。
以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 。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 。
以足三里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
2 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 。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 。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的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