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黄雨伞教案反思( 二 )


四、感受绘本《黄雨伞》的特别之处
1.提问: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这本书只有画面没有文字,这样的书叫无字书 。画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让每个看书的人自己来编故事,有的地方和别人差不多,有的地方可以有自己特别的理解 。
(在孩子们阅读了《黄雨伞》后,我想他们所得到的应该是心灵的自由 。
一本可以由自己来编故事的书,一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连接的书,构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书 。面对这样的书,孩子会有很多快乐的表达 。)
五、整体阅读图书
1.播放课件,整体阅读 。
2.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
3.给幼儿介绍书的作者和音乐家 。鼓励幼儿以后再来欣赏这本书和书中的音乐 。
(我们把图书制作成了自动播放的图画书,在阅读的最后呈现给孩子 。伴随着轻快的主题曲,孩子们再次完整地欣赏画面、自由地串接一幅幅场景,合成美丽的故事 。对孩子来说,这样的阅读是来自心灵需求的阅读,是有利于其身心成长的快乐阅读 。)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挖掘了绘本《黄雨伞》的审美元素,将画面与音乐整合的美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传达给幼儿 。激起了幼儿积极阅读理解、审美感知与创造性表达,可以说这个阅读的过程是带领幼儿享受艺术的过程,更是引发幼儿审美情趣多元进发的过程 。主要特色体现在:
1.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让幼儿感受优美的意境 。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绘本教学的模式,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通过提问“听着音乐,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什么”,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喷泉池边嬉戏的快乐、游乐园里游戏的自由、十字路口过马路的匆忙……借助音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给幼儿更多的阅读空间 。活动努力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特别是选择了只有画面没有文字的无字绘本,告诉幼儿画家将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鼓励幼儿自己来编故事 。教师把重点指向帮助孩子自由联想,通过联想串接、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交流环境,给幼儿充足的自由阅读的时间,既鼓励幼儿小声地进行交流,有机会与同伴相互学习,也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表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将幼儿真正看成是主动获得知识经验的主体 。3.运用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表达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幼儿集体阅读扉页及前两页、幼儿自由阅读、重点感受绘本的特别之处、整体阅读等 。
另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都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
4.适时、适宜的经验分享和语言能力培养 。在绘本中 。蕴含了丰富的色彩、美学、社会、人文等教育因素 。在本次活动中,我注意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随机地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与幼儿一一分享,并准确到位地进行提炼 。如“火车道口的内容分享”“集中观察发现俯视的画面感”“画面中的色彩运用”等等,在分享的过程中自然引发幼儿对“高耸入云”“灿烂如花”“陆陆续续”“步履匆匆”等一些文学语言的关注和运用 。
wwW.3mama.Com文②章,不得自行转载,违者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