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会引起什么病

1.整天都感觉口苦 。是什么原因?

口苦会引起什么病

文章插图
一般上火都会口苦心火:如果是虚火 , 则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 。用莲子、大米适量共煮常服 , 或平时将黄连片含在口中并慢嚼 , 将药液咽下 , 均有清心火之功效 。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也不妨一试 。如果是实火则表现为反复性口腔溃疡、心烦易怒、口干、小便短黄伴有淋刺痛甚至尿血、舌尖红等 。
治疗常用“导赤散”、“牛黄清心丸” 。
肺火: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 , 干咳时间较长 , 有时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两颧发红并有失眠、口干、咽喉发燥、声音嘶哑、舌红嫩等症状 。可用百合3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共煮粥服 , 或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一枚泡茶饮服 。
胃火:实火为上腹部不适 , 伴有多食易饥、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舌红苔黄等 。宜以知母、黄苓、淡竹叶、石斛、天花粉等适量泡茶饮服 , 或者水煎服 。虚火则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有时有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 。可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
肝火:其症状类似高血压、脑中风等 , 表现为头痛剧烈、口苦有臭味、容易发怒、两肋胀痛、肢体麻木、烦躁难眠、吐血、舌边红等 。可遵医嘱用一些清肝泄火的中药 。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 。傍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 , 伴有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 , 舌红无苔 。平时可以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饮 , 另外加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
2.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 , 是指口中有苦味 。多见于急性炎症 , 以肝、胆炎症为主 , 这常与胆汗的代谢有关 。口苦还可见于癌症 。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 , 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品的味觉 , 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 , 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
中医认为 , 口感苦者 , 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 , 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 , 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 , 多为胆热上蒸所致 。肝胆胃情绪方剂 , 清利肝胆湿热、泻胃火、调情绪 , 彻底治愈顽固性口苦、口臭、尿黄(小便赤黄)、胁痛 。
建议你最好上附近的大医院看下消化科或肝胆科 。
口苦
证名 。口内有苦味 , 多由热蒸胆汁或胃热熏蒸、上溢所致 。《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胆病者 , 善太息 , 口苦 。”《素问·痿论》:“肝气热 , 则胆泄 , 口苦 。”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 , 口苦咽干目眩也 。”治宜和解 ,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杂病亦多见此症 。《景岳全书·杂证谟》谓凡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 , 多有口苦舌燥 , 饮食无味之证 。
其病在心脾肝肾 , 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 。
口苦的预报意义
口苦又称"胆瘅" , 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苦 , ……病名曰胆瘅 , ……此人者 , 数谋虑不决 , 故胆虚气上溢 , 而口为之苦" 。口苦的出现标志着肝胆经内有郁热 , 胆热上蒸 , 胆气上溢或肝移热于胆的病理 , 如《灵枢·四时气篇》曰:"胆液泄 , 则口苦" , 《素问·痿论》曰:"肝气热 , 则胆泄口苦筋膜干" 。又如《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说:"肝移热于胆 , 亦口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