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灵注射剂的作用( 二 )


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牛黄、水牛角、金银花、黄芩、栀子等的提取物 。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 。牛黄具有镇静抗悸,解热抗炎,兴奋呼吸以及促进红细胞再生的作用,黄芩,栀子,金银花等均具有广谱抗炎作用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对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疾病的治疗 。
但在临床的用药当中时有不良反应的报道,而其使用说明书中未提及会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应当了解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就其不良反应及预防与护理措施概述如下 。
1 不良反应类型
根据光盘文献检索自1995~2002年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应用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中,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 。
1.1 过敏性休克 多因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开始后最早1min,最迟30min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1〕 ,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肢端发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昏迷、四肢抽搐,皮肤粘膜紫绀;甚者可至死亡
〔2,3〕。患者经停药、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可在数 分钟~2h后恢复正常 。
1.2 药物性皮炎 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多种药物性皮炎,表现为荨麻疹样药疹
〔4〕 ,麻疹样药疹,猩红热样药疹,严重者可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
〔5〕。皮疹多从面部、四肢开始,迅速发展至全身,也可局限于前臂静脉进针处 。常伴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发热、颜面部潮红、睑结膜水肿、憋气、烦躁、心跳加快等症状;或出现猩红热样皮损,逐渐加重,融合成片,形成丘疱疹,破裂后渗液、剥脱 。局部皮肤有暗红色斑片,形成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泡,表皮坏死松解,稍经磨擦即可脱落,呈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性皮炎表现 。
患者经停药、抗过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 。
1.3 喉头水肿 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可表现为卡他性粘膜性反应,主要症状为打喷嚏、鼻塞、咽部不适、呛咳、声音嘶哑、舌体活动受限、说话不清、呼吸困难,失声等
〔6〕。
1.4 胃肠道反应 表现为胃脘部冷痛、嗳气、纳减或腹部持续性绞痛;腹胀难忍、口泛清涎、恶心欲吐、大便稀溏等 。经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
〔7〕。
1.5 急性左心衰 因静滴清开灵注射液突然出现口唇发绀、不能平卧、呼吸急促、咯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双肺可闻喘鸣,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率16次/min,心音低钝等急性左心衰症状
〔8〕。经停药、强心、利尿、抗过敏治疗1h后,所见症状和体征消失 。
1.6 与青霉素联合静滴致不良反应 有报道清开灵注射液20ml+青霉素800万U联合输液
〔9〕 ,30min后患者高热41℃,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 。立即停止输液并抢救、恢复正常 。以后两药分瓶静滴无不良反应发生 。
1.7 高热 因注射清开灵注射液致高热
〔10〕。因颅内感染,脑梗塞,感冒咽痛等症状,给予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出现胸闷、言语困难、咳嗽,随之出现寒战,当即停药 。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
1.8 精神症状 因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精神症状
〔11〕 ,出现烦躁、胡言乱语等 。于次日停用清开灵,上述症状消失 。
2 预防与护理
2.1 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在用药前详细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要慎重用药 。向病人做好健康宣教,介绍药物的优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 。但在用药前对患者不应过分强调其可能发生的不适,特别对精神紧张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