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变口吃,家长该怎么做?

生活中 , 经常会遇到妈妈因为孩子突然“结巴”而变得焦虑的情况 , 那么孩子突然变口吃 , 家长该怎么做呢?
上周日 , 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带娃出游 。
都是三四岁的小朋友 , 爬坡挖土捡石子 , 玩得不亦乐乎 , 还不时跑来妈妈这边汇报情况:
“妈妈 , 刚才我……我……我……自己小便了!因为我觉得……觉得……实在憋不住了 , 我就自己……自己……自己……去小便了 。”
“妈妈 , 我想要个……要个……就是那个……那个……跟点点拿的一样的木棍儿!”
“妈妈 , 给我……给我……给我……给我……”
听得妈妈们一口气提着半天下不去 , “给你什么啊?”
“我渴了!”
“噢 , 给你水壶 。”
虽然大家秉承科学育儿的理念 , 能做到耐心回应孩子 , 但背着孩子免不了开个玩笑:这话是越说越不利索了 , 不会落下口吃的毛病吧?
咱们群里的妈妈 , 也聊起过自家孩子“口吃”的经历 。
今天咱们来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口吃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落下的毛病 , 搞清楚孩子“口吃”到底是怎么回事 , 就不会那么焦虑啦!

孩子突然变口吃,家长该怎么做?

文章插图
什么是口吃?
关于“口吃” , 美国听语协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早就作出了定义——
这是一种言语流畅障碍 , 也就是人们一般所形容的 , 说话时不断重复某些字词、不自觉地拉长语音、话语断断续续不连贯 。
根据美国口吃基金会的一项调查 , 口吃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约为5% , 常见于2~5岁(也有说法为2岁~8岁)儿童 , 其中75%~80%的口吃者会痊愈 , 也有1%会持续发展成为慢性口吃 。
除了遗传因素 , 口吃有独特的生物学原因 。有研究显示 , 正常说话的人是以左脑活动为主 , 而口吃的人说话时以右脑活动为主 。
所以 , 口吃的人与正常说话的人 , 左脑流畅回路是有所不同的 , 说话时左脑活化不足 , 于是导致话语中断或不流畅 。
孩子口吃的原因
看完口吃的定义 , 咱们一起聊聊孩子:为什么说话说得好好的 , 突然开始结巴了?
小朋友的口吃多为阵发性 , 具体表现是有时说话特别不流利 , 而有时说话又比较流利 。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 有一段时期叫“正常的不流畅” 。也就是说 , 所有孩子在学说话时都会有表达不顺畅的情况出现 。在还不能完全掌握语言表达这项技能时 , 讲话不流利再正常不过了 。
甚至 , 那些词汇量丰富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出现口吃 。因为他们在描述一件事情时 , 思考的时间往往更长 , 当他们努力在脑海中搜寻更贴切的词汇来进行表达 , 语言停顿的时间和频次都会相应增加 。
孩子突然变口吃,家长该怎么做?

文章插图
排除前面提到的遗传基因和大脑生物学原因后 , 小朋友的口吃最有可能受到这几件事的影响——
来自环境的压力
环境因素被认为是引起口吃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少子化的社会现实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 让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子女教育 , 父母力求孩子更完美的状态 , 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