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宝宝的性格成因和教养方法

1.受到创伤或气质使然
先天胆小、谨慎、性格内向的宝宝会自觉表现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为,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 。这点气质决定,实在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但是如果是一段时间对自己不够自信、经常说“我不会”或“我不行”的宝宝也可能会不合群,这二者注意区分 。
2.亲子关系不良或父母影响
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比较内向退缩,不爱与人交往,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宝宝“学而时习之”就是人之常情了 。当然,如果你对宝宝过度保护或者撒手不管,造成宝宝的依恋或者安全感极度缺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会比较紧张而出现交友退缩现象,所以宝宝不合群的父母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
3、难觅知音或老师不理
那些被老师忽视、冷漠的宝宝,经常处于压抑、孤独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集体归属感,对老师、同伴及他人失去兴趣,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变得退缩 。小伙伴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好朋友的宝宝会在交往中学会与朋友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强,朋友会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不会害怕 。
而一个没有朋友或者总是在同伴交往中受欺负的宝宝则会越来越封闭和退缩 。
教养方法
1:培养宝宝自信心
【害羞宝宝的性格成因和教养方法】对于害羞、内向的宝宝,多鼓励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交往 。如见到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 。对宝宝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 。参与宝宝的娱乐游戏,和宝宝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对宝宝提出的合理具体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宝宝实现目标,增强他的自信心 。
2:创造机会并用谢技巧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帮助宝宝选择合适的小伙伴 。经常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宝宝与人交往,使宝宝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
婴儿期的宝宝就会主动与其他宝宝交流,他会盯着对方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吸引对方注意 。
一岁左右的宝宝就会表现出交往行为,如微笑、打手势、互相模仿对方的行为等 。这些都是最初积极的交往行为,对成人后的社会交往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带宝宝走出家门,多给宝宝创造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扩大宝宝的社交圈和社交经验 。
3:重视老师的作用
年龄越小的宝宝,受老师的影响就越大 。如果宝宝已经上了幼儿园,那就要注意观察宝宝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良性的、积极的 。
一旦发现宝宝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幼儿园,就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交流,使老师多注意宝宝,鼓励宝宝,并指导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这样,宝宝才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幼儿园,从而就不再退缩了 。
孩子本应该是和伙伴一起玩得废寝忘食的,但是独生子女和邻里不相往来,让很多孩子习惯一个人的童年,一旦接触到其他孩子,却变得呆若木鸡,不知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玩,这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上诉观点并不全面,家长须根据自己的情况教育宝宝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