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误判的宝宝6大常见病

导语:宝宝生病,妈妈最担心!如果是明显的病症,妈妈还好对症下药 。但是有很多容易被误判的疾病病症,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去医院,积极治疗 。小编今天就带您了解6种最容易误判的宝宝常见病 。

最容易误判的宝宝6大常见病

文章插图
【最容易误判的宝宝6大常见病】 平时总是说婴幼儿高热期间若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应怀疑幼儿急疹 。特别是对于生后第一次发烧的婴幼儿可能性更大 。一般高热持续3天后,随着体温下降会有皮疹出现 。皮疹一般持续3天左右 。对于皮疹无需特别治疗 。当高热持续已超过3整天,还是应该去看医生,排除一些疾病 。幼儿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整个病程约一周 。头三天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度 。此间,除了高热往往无其它不适 。三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从颜面部开始出现红色皮疹,迅速播散到全身 。持续3天左右自然消退 。整个过程除退热,无需特别治疗 。幼儿急疹是考验新手父母的一道难题 。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为马后炮,遇到高热后出疹,多可确定 。遇到出疹,家长不应惊慌,而应放心才是 。因为这种热后的出疹,既不怕风,也不怕水,不需特别护理,等待3天自行消退 。出疹期间,不痒不痛,无需特别治疗 。疹退后不留痕迹,更不后留疤 。热退后出疹,即是疾病即将痊愈的征象 。发热时,若体温未达38.5度,考虑用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温水浴、退热贴等 。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用退热药物 。其实退热药物也是迫使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过程 。若体内水分不够,不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均不满意 。若孩子不接受一种物理降温方式,可使用另外一种 。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要纠结哪种测量体温的方法更加准确 。任何一种方法测量出体温超过38.5度,都应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物理降温(多喝水、热水浴、温湿敷等) 。家长一定要记住,体内水分充足,退热药才能起作用 。所以,保证液体入量,对退烧来说,至关重要!不论是服退热药,还是物理降温,最终退热都要经皮肤发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过程而实现,其中经皮肤散热是最主要途径 。退热药只通过刺激人大脑中枢迫使体内增加散热 。若体内水分不足,即不能有效散热 。这就是为何发热几天,退热药“不灵”的原因 。发热时多饮水或奶等液体甚为重要!孩子出现腹泻,应留取大便标本进行大便常规+便潜血+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 。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考虑是应用抗生素3天所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仅可导致菌群失调,还可导致乳糖不耐受 。建议:益生菌;母乳+乳糖酶或不含乳糖配方粉;简单易消化辅食 。坚持一到两周 。如果母乳喂养婴儿出现腹泻,可以继续保持母乳喂养+益生菌制剂(不含牛奶、不含乳糖) 。如果3天后腹泻仍严重,说明婴儿对母乳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 。建议此时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 。将母乳停掉,换成无乳糖配方不是明智的选择 。配方粉喂养婴儿患上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时,一定要将配方粉换成无乳糖配方 。轮状病毒等病菌可损伤小肠黏膜表面,造成位于其表面的乳糖酶受损,从而引起对配方奶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加重和延长腹泻 。无乳糖配方,是利用麦芽糖糊精替代了乳糖,仍属均衡营养配方,利于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 。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 。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 。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 。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 。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