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沙眼非小病 严重可致盲

沙眼是儿童少年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 。全世界约有4.5亿沙眼患者,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 。

宝宝沙眼非小病 严重可致盲

文章插图
【宝宝沙眼非小病 严重可致盲】 由沙眼致盲的入估计有200万-500万人 。沙眼主要流行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解放前沙眼患病率很高,城市约为40-60%,农村约为60%-80%,同时期盲人中有1/4-1/3是由沙眼造成的 。解放后全国多次开展了沙眼普查普治工作,加之生活物质水平提高,沙眼患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当前在大城市的中小学校学生中沙眼患病率已降到l0%左右,郊区约为20% 。沙眼的病原体具有与病毒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称为沙眼衣原体 。什么是沙眼?沙眼是由一种极微小的病原微生物--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眼病 。人的上、下眼皮在医学上被称为眼睑,眼睑里面是一层光滑柔软的结膜,结膜是沙眼的发源地 。沙眼病变早期可发生在上、下睑结膜面的内、外角处和眼睑及眼球的交界部分,严重的可波及全部睑结膜,表现为充血,血管模糊,有大小不等的混浊的滤泡 。得了沙眼就会觉眼睛发痒,有烧灼感、流眼泪等,这个时候会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定要注意隔离 。沙眼主要通过接触传染 。凡是被沙眼衣原体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脸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传播沙眼 。儿童沙眼大多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传染 。有资料表明,在同一农村中,无沙眼母亲的子女沙眼患病率为37.7%;而有沙眼母亲的子女,其沙眼患病率高达82.5%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调查,7岁以下儿童沙眼患病率与其父母沙眼患病率有密切关系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同时累及角膜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症,偶尔也可急性发作,然后进入慢性的临床过程 。轻度沙眼,患者仅有发痒、异物感及少量分泌物 。重症沙眼特别是角膜受累或有其他并发症时,则出现畏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视力减退情况,常与角膜受累程度有关 。沙眼的体征表现为:①结膜充血、肥厚、正常透明性消失;②乳头肥大,结膜面粗糙;③滤泡增殖;④角膜血管翳:即在角膜上缘出现新生血管向角膜内伸入,由上向下发展如垂帘状,严重时可侵犯全角膜;⑤瘢痕形成:随着炎症吸收,结缔组织增生,睑结膜则完全被瘢痕所代替 。沙眼的并发症可有: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和泪道阻塞、沙眼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 。后遗症有:倒睫及睑内翻,角膜混浊,睑球粘连等 。1、做好健康教育沙眼的预防主要在于防止接触感染,因此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教育对象应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和学校教职员,使他们了解沙眼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 。可利用广播、幻灯、电影、图片展览以及各种文艺形式,以提高教育效果 。要改善学校和家庭环境条件 。学校应尽可能地添置流水式洗手设备,保证生活用水 。做到一人一巾,公用毛巾用后要煮沸消毒 。沙眼衣原体在70℃时一分钟即可被杀死,0.1%福尔马林或1%石炭酸也可迅速将之杀灭 。教儿童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使用的手帕、毛巾要干净 。勤洗手,不用脏手、衣服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睛 。3、培训人员应有计划地培训保教人员、教师和校医等,使他们掌握防治沙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沙眼的检查、诊断、治疗和记录以及填写报表等方法 。沙眼和疑沙患者均应为治疗对象 。主要采用局部用药 。可首选10%-30%磺胺醋酰钠液,有史者选用0.05%-0.1%利福平液或四环素族眼膏 。根据病情每日(白天)滴眼药水4、6次,晚上涂眼膏1次 。眼药水应一人一支,不要混用 。四、沙眼治疗大法推荐:沙眼挤压法适应症:滤泡较多的沙眼 。1.局部滴表面麻醉剂2-3次,于穹窿部结膜下注射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约0.5m1 。2.翻转眼睑,充分暴露险及穹窿结膜,用刀尖一一挑破滤泡,用沙眼挤压银子挤出滤泡内容物 。3.擦净渗血及挤出物,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次日换药 。注重事项1.操作过程中不要过度损伤结膜,以免形成大量的瘢痕 。2.令患者向下看,注重切勿损伤角膜,可用垫眼板保护角膜 。3.挤压时滤泡的内容物不要溅入操作者的眼内,因其中含有大量沙眼衣原体 。4.用过的器械需严格消毒 。相关知识推荐:沙眼对儿童视力有哪些危害沙眼夫妇的孩子有可能先天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