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雕酒配大闸蟹诗句( 二 )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众人看毕 , 都说这方是食蟹的绝唱 。
咏蟹蟹包诗
(唐)皮日休 (宋)高似孙
未游沧海早知名 ,  妙手能夸薄样俏 , 
有骨还从肉上生 。桂香分入蟹为包 。
莫道无心畏雷电 ,  也知不枉持螯手 , 
海龙王处也横行 。便是持螯亦草茅 。
寄文刚求蟹
(宋)张耒
遥知涟水蟹 , 九月已经霜 。
巨实黄金重 , 蟹肥白玉香 。
尘埃离故国 , 诗酒寄他乡 。
若乏西来使 , 何缘致洛阳 。
阳澄湖蟹谚
虾有虾路 , 蟹有蟹路 , 泥鳅黄鳝独走一路 。
人冷穿袄 , 蟹冷钻草 。
蟹靠水养 , 水靠人养 。
一年荒 , 荒三年 , 一年好 , 三年高 。
西风响 , 蟹脚痒 , 浪打芦根虾作墙 。
宋代陆游爱啖螃蟹 , 写道:"传方那鲜烹羊脚 , 破戒尤惭擘蟹脐 。蟹肥暂擘馋涎堕 , 酒绿初倾老眼明 。"他说刚动手擘开肥蟹时 , 馋得口水淌了下来 , 持螯把酒 , 昏花的老眼也亮了起来 , 真可谓嗜蟹近痴 。
宋代高似孙诗云:“西风送冷出湖田 , 一梦酣春落酒泉;介甲尽为香玉软 , 脂膏犹作紫霞坚;魂迷杨柳滩头月 , 身老松江瓮里天;不是无肠贪卡蘖 , 要将风味与人传 。”与其说是诗 , 还不如说是一条绝佳的谜语呢 , 吃过醉蟹吗?一只傻螃蟹 , 竟然爬进了乡村野夫的酒瓮里去了 。魂迷酒乡的蟹啊 , 做了一回大好事 , 自作多情地为人类发明了一例珍肴—醉蟹 , 哈哈!
“要将风味与人传 。”有关蟹的谜语诗还有皮日休的《咏蟹诗》 , “未游沧海早知名 , 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 , 海龙王处也横行 。
明代大画家徐渭 , 对蟹观察细腻 , 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 , 一墨千金 。他的《题画蟹》诗写得明快、传神:"稻熟江村蟹正肥 , 双螯如哉挺青泥 。若教纸上翻身看 , 应见团团董卓脐 。"
明末哲学家李贽人谓“蟹仙” 。且看这位至情之人对蟹的说法 , “蟹之鲜而肥 , 甘而腻 , 白似玉而黄似金 , 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 , 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他曾对螃蟹发出这样的感慨 , “予嗜此一生 , 每岁于蟹未出时 , 即储钱以待 , 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 , 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 。”可见其对于自己食蟹之僻津津乐道 , 乐在其中!不愧为“蟹仙”也!
明代画家郑板桥把眼中的蟹比作“八爪横行四野惊 , 双螯舞动威风凌 , 孰知腹内空无物 , 蘸取姜醋伴酒吟 。”横行的蟹啊 , 再怎么霸道 , 到头来也只不过是食客的腹中之物 。
明代剧作家李渔:以蟹为命 , 一生嗜之李渔在所著《闲情偶寄》中自称以蟹为命 , 一生嗜之 。
自上一年螃蟹退市时即储钱以待 , 自呼其钱为“买命钱” 。自螃蟹上市之日起到断市之时终 , 他家七七四十九只大缸里始终装满螃蟹 , 用鸡蛋白饲养催肥 。
他无一日不食螃蟹 , 因担心季节一过难以为继 , 还要用绍兴花雕酒来腌制醉蟹 , 留待冬天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