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四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在我们发现,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 。作为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
首先,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到了让孩子自己学做,培养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 。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
其次,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的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怕麻烦,不是去教会孩子,而是直接就代替孩子做了,导致了孩子不会自理 。
还有就是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 。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呢?也由于种种的原因,不愿意浪费时间,也就代替去做了,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要吃饭了,先看电视或者先玩玩,父母会跟着喂……) 。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首先,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如通过“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六个好朋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
例如:我们班的张昕炀小朋友不会穿脱、不会整理衣服 。刚开始,老师帮助他完成,但是要让他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他自己来做,并且鼓励他说:“老师知道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够学会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张昕炀小朋友的自信心,鼓励其自己动手做事的意愿,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
其次,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并鼓励幼儿向图片上的宝宝学习 。还可以举例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 。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