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 在家如何治疗

  专家析因:
  轮状病毒是秋季腹泻的祸首

小儿秋季腹泻 在家如何治疗

文章插图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 。秋季腹泻的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但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 。据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800万小儿患严重轮状病毒腹泻,有近100万小儿因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传染性很强 。在传染源上,病毒可来自于患者,也可以来自隐性感染者,甚至是携带病毒者 。在传播途径上,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及经粪-口途径传播 。此外,目前也已证明,轮状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
  通常情况下,6月龄至3岁的孩子是主要的易感人群,其中,以6~11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建议家长,要教导幼儿勤洗手,并避免去人群密集地方 。
  感染轮状病毒后,潜伏期24~72小时,患儿往往起病急,呕吐、腹泻、发热、脱水是其主要症状 。患儿最初可有轻咳、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可从低热到高热 。早期呕吐会先于腹泻,呕吐持续2~3天 。随着腹泻次数的增多以及量和水分的增多,大便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会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
  家长需要警惕的是,持续呕吐和严重腹泻很容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不同程度的脱水可能会出现相应的临床体征,比如精神萎靡、淡漠、嗜睡、少尿或无尿、休克等 。部分患儿可出现热性惊厥或无热惊厥 。
  家庭治疗
  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 。”但如果家长给予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孩子会更快恢复 。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会危及患儿生命;或者导致病情迁延不愈,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
  家长有必要了解一些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家庭治疗护理方法 。
  在治疗原则上,要注意三点:
一是
预防和纠正脱水;二是继续喂养;三是合理用药 。“根据以上原则,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可在家庭治疗 。”如果是重症,则需到医院治疗 。
  1.饮用口服补液盐是预防脱水的首选
  “通常,家属可为患儿家庭制作含盐量约为3g/1000毫升的饮料及汤,但是,其配方经常被忘记或者添加量不足,因此不推荐 。”目前,口服补液盐(ORS)很容易获得,因而,让患儿饮用口服补液盐是首选 。
“一般原则是,患儿愿意喝多少就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但是,如果患儿出现
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淡漠、嗜睡、少尿或无尿等脱水表现,则应及时就诊,进行静脉补液治疗,以纠正脱水 。”
  2.人工喂养的患儿至少每3小时喂一次奶
  “很多患儿家长认为,幼儿腹泻,应该停止给孩子喂食 。这是错误的 。”孩子万一患者上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患儿要继续母乳喂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哺乳次数及时间 。人工喂养的患儿,应该至少每3小时喂一次奶 。“大部分患儿补液后,食欲会恢复,因此,应鼓励患儿正常饮食 。”
  3.如未合并细菌感染,不要使用抗生素
  在合理用药方面,一是可用微生态调节制剂 。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 。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二是用肠黏膜保护制剂,如思密达等 。“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最好不要使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