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中医诊断称呼

1.小儿脑瘫在中医上是怎么称呼的呢?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 。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
治疗
1.综合康复医疗
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 。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①手术;②矫形器;③水、电、光、声疗法;④语言、交流的治疗;⑤运动功能的治疗;⑥ADL训练 。
2.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 。
3.中医疗法
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
4.小儿脑瘫运动疗法
儿童脑瘫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 。
(1)儿童脑瘫运动疗法的共同目标 ①尽量使用正常方式运动 。②使用双侧身体 。③在卧、坐、跪和站立时保持伸直位 。④日常生活相关的动作和活动 。⑤预防畸形 。
(2)各型儿童脑瘫的训练目标 ①痉挛型 放松僵硬的肌肉,避免痉挛体位的运动,预防畸形 。②手足徐动型 用手抓握动作训练以稳定不自主的动作,如果异常体位变化不定,按痉挛型的目标做 。③共济失调型 改善跪位、站立位和行走时的平衡能力,稳定地站立和行走,控制不稳定的抖动,尤其是双手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中医怎样治疗脑外伤后遗症中的头痛
中医认为本病为脑络损伤,临床辨证者先应抓住一个“瘀”字 。其中瘀阻脑络者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痛无休止,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目闭,不省人事;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涩不利 。治以活血祛瘀,方用“通脑瘀汤”化裁 。髓海空虚者头痛且晕,健忘,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骨骼痿弱,偏废失用 。治以填精荣脑,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
痰浊蒙窍者神志呆滞,失语,癫痫,呕不欲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 。治拟化痰开窍,温化寒痰用二陈汤;清化热痰涤痰汤 。气血亏虚者头晕肢麻,重者痿废不用,面色无华,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以补气养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加减 。针灸:穴取太阳、外关配风池、四渎,印堂、合谷配上星、列缺,哑门、后溪配昆仑、曲池,涌泉、哑门配足三里、合谷,呃逆不止,加中脘,失眠严重,加神门、三阴交 。
补泻兼施,每日1次 。以上就是应对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头痛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脑外伤后遗症患者不适宜过力用脑,但一些力所能及的脑力劳动建议还是自己来做,这样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
3.脑外伤后常用的中医康复方法有哪些?
1.脑损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 。这主要取决于损害是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害(弥散性),不同区域的脑损害可引起不同的症状,这些特殊的局灶性症状有助于医生确定损伤部位,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等症状,而弥散性脑损害常影响记忆、睡眠或导致意识模糊和昏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