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低烧( 二 )


2.每天晚上低烧
长期低热是临床诊断中的一大难题,如果腋下温度在.37℃—38℃之间者,热程超过4周以上称为长期低热 。
一、关于低热的原因: 长期低热可分为器质性低热与功能性低热 。
1、器质性低热: 引起器质性低热的疾病很多 。主要为结核、胆道感染、肝炎、风湿热、慢性病灶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链球菌感染后状等 。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中耳炎、牙周炎、牙根脓肿、慢性盆腔炎等局灶感染 。另外,女性性腺激素对月经周期的体温变化有很大影响,若性腺功能失调,就会引起低热 。
2、功能性低热: 其临床特征是体温较正常升高0.3~0.5℃左右,很少超过38℃ 。最常见的为神经功能性低热: 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低热,临床上以20—30多岁的青年多见,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 。低热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或每年发病有一定规律性,但体重不减轻,可无症状,或伴头痛、头晕、失眠、多汗乏力、手颤等症状,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
此类患者约占长期低热患者总数的1/3左右,预后良好 。
二、结合患者情况,建议做以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已在医院查了血常规、结核、风湿、白血病等,未见异常,必要时可再做以下检查:
1、结核:如做了一般结核检查,可做结核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DNA-Tb检测是临床诊断结核的主要依据 。可根据不同结核病采取不同部位标本,如血液、痰、尿液等 。可诊断肺内或肺外结核杆菌的感染 。
2、做肝功+乙肝抗原、肝胆B超检查,除外无明显症状的肝炎及肝胆疾患 。
3、做有关检查,以除外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牙周炎、慢性盆腔炎等局灶感染 。
4、做尿常规检查,除外隐性泌尿系感染;
5、查抗链“0”、血沉、除外链球菌感染后状态:在患呼吸道感染后,可出现持续性低热,验血时,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水杨酸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的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
6、检查有无甲亢等疾病 。如以上检查都无异常发现,结合患者发热程度轻微,很可能为神经功能性低热 。
3.每天晚上发低烧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 。长期低烧是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 。
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 。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 。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 。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 。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 。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 。
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
功能性低烧:
其临床特征是体温较正常升高0.3~0.5℃左右,一般不超过38℃ 。常见有:
1 生理性低烧:见于女性经前或妊娠期低烧:
2 季节性低烧:每于夏季出现微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入秋自然缓解,称夏季微热:
3 环境性低烧: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者,约有10%出现低烧
4 神经功能性低烧:
临床上以20─30岁的青年多见,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 。低烧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一般情况较好,体重不减轻 。此类患者约占长期低烧患者总数的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