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办法

目前母乳性黄疸缺乏诊断手段,往往在排除了其它引起新生儿黄疸产生的病因后才能确诊 。临床上对于血清胆红素超过12~15毫克/分升(205.2~256.5 μmol/L)可试停母乳改为配方奶3~5天,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可以下降原来水平的50%以上,即可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

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办法

文章插图
本病确诊后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足月健康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在医生的监视下鼓励少量多次喂奶 。一旦血清胆红素高于15毫克/分升(256.5 μmol/L)暂停母乳喂养72小时改配方奶 。胆红素可以下降原来水平的50%,恢复母乳喂养后,胆红素浓度可轻度升高,而后逐渐降低 。在暂停母乳期间,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的充分分泌以便以后继续母乳喂养 。对于血清胆红素在15~20毫克/分升(256.5~342.0 12μmol/L)的患儿建议停母乳改配方奶进行光疗 。早产儿当血清胆红素到10毫克/分升(171.0μmol/L)即应警惕,及早干预 。
美国儿科学会近年来制定的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办法供参考:
1、补充配方奶+光疗;
2、停母乳+光疗;
【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办法】 3、停母乳不光疗;
4、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光疗 。
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迄今为止很少有胆红素脑病的报告 。因为最近有人报告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因此对于血清胆红素浓度较高的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应密切观察给与适当的处理 。
不过早开奶,勤吸奶、保证孩子的奶量,让孩子吃饱以刺激肠蠕动,增加大便排出仍是减少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一个好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