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母婴血型不合的“传言”

母婴血型不合是一种与血型有关的 , 因为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发生的溶血性疾病 , 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 。胎儿体内的红细胞被凝集、破坏 , 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的重要原因 。
胎儿的红细胞携带着来自父体的抗原 , 所以胎儿的血型可能不同于母亲 。胎儿由父亲遗传获得的血型抗原如果正是孕妇身体所缺少的 , 那么当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时 , 就会诱导母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 , 抗体再通过血液循环和胎盘进入胎儿的体内 , 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这种抗体能够结合胎儿的红细胞 , 使其凝集、破坏 , 导致溶血的发生 。
【解读母婴血型不合的“传言”】 发生血型不合后的表现
母婴血型不合最常见的为母亲的血型是O型 , 婴儿是A型或B型 。这种母子ABO血型不合在妊娠中并不少见 , 约占20% , 但是最终发生新生儿溶血的却很少 , 仅占这类孕妇的1/150 , 而且症状大多数都很轻 , 以至于常常被家长忽视 。其中只有约1 /5的婴儿可能会发生黄疸 , 其症状也比Rh溶血病要轻得多 。
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往往在第1胎就可能发生 , 不过第1胎血型不合发生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的临床症状较轻 , 胎儿期一般无症状 , 严重的可表现为流产、死胎等 , 并且生产时的死产率也较高 , 新生儿可表现为轻、中度贫血及黄疸 。
有严重溶血症的新生儿 , 会出现逐渐加重的黄疸、贫血、精神萎靡、不吃奶、呕吐等症状 , 有的甚至会发生惊厥、抽搐 , 医学上称为核黄疸 , 严重者可于发病后3~5日内死亡 。发生核黄疸时 , 经过救治幸存的宝宝也多数遗留智力和运动功能不全等后遗症 。
孕期注意检查
一般妊娠16周就可以做血型抗体的检查了 , 这项检查属于产前诊断 。首先要做夫妻双方的血型鉴定 , 还要做ABO血型抗体及效价测定 , 测定孕妇血清中IgG(免疫球蛋白G)性质的抗体及抗A(B)IgG抗体的效价 , 可预测胎儿或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几率 。

解读母婴血型不合的“传言”

文章插图
如果是第1种情况 , 不会发生母子血型不合 , 无需查母亲的血清抗体;如果是第2种情况 , 一定会出现母子血型不合 , 必须查母亲的血清抗体;如果是第3、4种情况 , 则有一半的机会出现母子血型不合 , 建议查母亲的血清抗体 。
积极治疗 , 转危为安
并不是所有母婴血型不合的宝宝都会和母体发生冲突 , 有很多宝宝在出生后 , 体内来自母亲的带有抗体的血液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代谢耗尽 , 血液循环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不用太担心 。一般情况下 , 母婴ABO血型不合所发生的溶血症状很轻 , 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 , 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 , 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 , 即使是严重的核黄疸 , 如果能及时进行换血治疗 , 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 。
为预防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溶血症 , 一定要加强孕期保健 , 怀孕前夫妇双方都应该检查血型 , 以便早期判断母婴血型不合的发生率 , 做到积极预防 , 积极治疗 。现在 , 有很多医院开展中药预防和治疗母婴血型不和效果也不错 , 有这方面困扰的准妈妈不妨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