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标记五项的意义

【乙肝病毒标记五项的意义】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的外壳部分,由蛋白质所组成 。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2~6个月,谷丙转氨酶升高前2~4周出现 。急性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慢性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 。临床多和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

乙肝病毒标记五项的意义

文章插图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由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属于HBV的外壳蛋白,不含病毒核酸成分,本身不具传染性,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过程、传染性强弱及预后倾向 。所以,其临床意义需结合其它检查项目综合判断 。阳性,见于慢性HBSAB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
2、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是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保护性抗体),可持续数年 。说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 。临床用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乙型肝炎、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及注射乙型肝炎疫苗、HBSAB免疫球蛋白后等 。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代表着传染性高低,阳性则说明传染性较强 。与HBSAG同时或稍后出现,急性持续时间小于10周,慢性持续时间大于10周 。临床用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 。此外、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婴儿,有80%~100%将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4、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出现于HBEAG阴转后,代表传染性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表明病程较长 。临床用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慢性乙型肝炎(48 。3%)、肝硬化(68 。3%)、肝癌(80%)等 。此外,HBEAB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中可有20%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5、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刺激肝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是乙肝病毒抗体系统中出现较早的抗体,常继HBSAG、HBEAG之后出现,对乙无保护作用,传染性强,持续于急、慢性感染期 。临床用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有既往感染史者 。
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可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形成相应的抗原、抗体 。主要有乙型肝炎E抗原(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由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不易检出,故临床除核心抗原以外合称"乙型肝炎两对半" 。其结果应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