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 性别认同障碍是病吗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所以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都会不吝啬,斥巨资给孩子买他们喜欢的玩具 。可是家长会发现,孩子喜欢的玩具画风越来越不对,本来是女孩子,一开始喜欢毛绒玩具和布娃娃,慢慢的竟然对挖土机和变形金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来是男孩子,对粉色对首饰盒开始爱不释手 。
这种画风突然发生了转变,让家长感觉非常不适应,家长普遍认为,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男孩子也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如果孩子的行为与男孩女孩的“模板”有了出入,就会让家长脑中的警铃响起,甚至会非常的焦虑 。

性别认知障碍不是病 性别认同障碍是病吗

文章插图
儿子偏爱芭比娃娃,让妈妈头疼不已!
玉米看了电视上播放的一则新闻,说有一个男孩以女性的心理生活了10多年,在即将结婚生子的时候,他是拒绝娶妻,认为自己应该是出嫁 。玉米想想自己家的儿子,再想想刚刚看过的新闻,不禁感到非常焦虑 。
因为儿子小一点的时候,就对布娃娃这种女孩子玩的玩具非常感兴趣,开始的时候,玉米觉得儿子只是单纯的好奇,或许渐渐长大,这种情况就会有所改善,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想法,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可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朝着玉米希望的方向迈进,儿子始终对小汽车和变形金刚提不起兴趣,甚至今年过生日的时候,玉米问儿子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儿子想也不想的回答:我想要一套芭比娃娃的衣服 。看着这样的儿子玉米觉得非常困惑,事情到底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呢?
导致“反性别”出现的因素
1. 社会环境因素
孩子是一张白纸,身边的人对他的影响都会在白纸上显现出来,所以如果孩子身边有性别认同障碍的人,那么对孩子的行为也会有影响 。比如孩子身边有女孩子玩枪,这种特立独行的感觉会让孩子觉得很酷,从而进行效仿 。
有时候身边人说出来的话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孩子是个男孩子,可是身边的人经常说女孩子比较贴心,那么孩子就会朝着女孩子的方向靠拢,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比较喜欢穿女孩子的衣服,家长可能只会觉得孩子更喜欢鲜艳的颜色,从而忽略孩子的性别认同有偏差,慢慢的孩子玩具和说话方式都开始向女孩子转变,这时候家长才会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 。
2. 自我认知不完善
对性别认知是有一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性别标记,指的是孩子对男女的认知是从一些外貌特征上来区分的,女孩子的头发长度,男孩子的说话语气等等都是他们认知的标准,一旦女孩子玩了男孩子的玩具,男孩子穿的女孩子的衣服,在孩子眼里就是性别转换 。
这种认知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一旦固定下来,孩子会模糊这种外在的限定,他们知道男孩子长大,以后会变成男人,女孩子长大以后会变成女人,不会因为错穿谁的衣服就发生性别转换 。在认知没有固定下来的时候,如果家长给男孩子穿女孩子的衣服,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可能是个女孩 。
3. 遗传因素
有科学研究表明,对性别的认同障碍与家族遗传有一定的关系,科学家曾经对100个人进行过调查和研究,这些人普遍都有性别认同障碍的困扰,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有超一半的人在家族史上,曾经有长辈有过类似的心理障碍 。
所以这种心理障碍就成为了基因链上的一个编码,随着基因排列组合,遗传给家族后代中某一个人身上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家长也不要绝望,通过后期的矫正和疏导,孩子性别认知的能力会有所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