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这个年龄生下的孩子身高更高

父母年龄与孩子是否优秀,其实要讨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怀胎十月 。关于这方面,前面许多的答案已经说得很完整了,包括怀孕难度增大,流产率增高,唐氏综合症的概率上升等等 。应该说,高龄父母,尤其是高龄母亲却是在怀孕生子的整个过程中更坎坷一些,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一些 。

女人这个年龄生下的孩子身高更高

文章插图
但对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来说,在母亲子宫内的十个月仅仅是一个片段 。一对二十岁出头的年轻父母和另一对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壮年父母,会分别自己的孩子带来什麽?我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
体重
新生儿体重和母亲的年龄一般被认为是存在一个倒U 型关系,即随著母亲年龄的上升,新生儿体重先上升后下降,这个拐点一般出现在30-35 岁之间 。也就是说,过了30 岁再生孩子,孩子的体格可能更大 。但从下图可以看到,这个效应不是特别明显,各个年龄段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刚出生时的体重都是差不多的 。
一些朋友可能会觉得,新生儿体重仅仅是一个侧面,也不一定是好事,何况比较重的新生儿可能还需要剖腹产 。但事实上我们能发现,30-35 岁产妇孩子的体重较高这种现象,不仅在出生时出现,在孩子长大时仍然持续存在,其幅度甚至比出生时更大一些 。下图显示,如果同样对比7-8 岁的儿童重量,那么母亲生育年龄在33 岁的孩子(54.7 斤)要比母亲生育年龄仅有16 岁的孩子(41.7 斤)重整整13 斤 。而随著母亲生育年龄进一步增加,在生育年龄达到38 岁时,7-8 岁儿童的体重又回到40 斤左右 。
对此我们可能仍然有疑问:
首先,体重更重,到底是不是好事?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对于绝大部分儿童来说,体重过轻一般常常是与“体弱多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其次,儿童体重的差异,到底是由“新生儿体质“决定的,还是后天养育过程决定的?在体重这个变量上,先天和后天这两种效应很难分开,但分开这两种效应,对我们其实也没有多少帮助——因为这个数据模式本身已经足够有趣,而且即便研究发现后天养育过程对儿童体重的影响很大,我们也很难让一名16 岁的母亲按照33 岁的母亲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
身高
可能”体重更重“并不是一个十分正面的词汇,但“身高更高“显然就是时下父母的追求了 。身高是一个受到父母身高(基因影响)和孩子年龄影响很大的变量,因此,如果我们仅仅将儿童的身高平均,可能得到的是一个混杂了孩子年龄效应与父母身高效应的数据 。我们对身高这个变量做如下处理:
首先,将一个孩子的身高减去该年龄段儿童的平均身高,即算出这个孩子比同年龄段的孩子高/ 低几厘米 。
其次,用孩子的父母身高来回归身高数值在各个年龄段的离差 。
最后,获得第二步回归时不能被父母身高所解释的残差 。
此时,这个残差就是一个去除了年龄效应与父母基因效应的数值,仅仅包括了「新生儿体质“和后天养育过程两部分信息 。
上图列出的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身高和母亲生育年龄之间的关系,拟合时我们不难发现同样存在一个倒U 型的关系,即孩子的身高随著母亲生育时的年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37 岁后的数据虽然均值大,但样本数量少,对整个倒U 型没有影响) 。使用二次拟合,我们可以找到身高的峰值——当母亲选择在33 岁生育时,孩子的身高最高;而在23 岁及之前生育的孩子,身高要比同龄人低1 到5 厘米左右 。也许是因为先天身体条件不好,也许是因为后天养育中出现了什麽问题,但不管什麽原因,23 岁以前生的孩子比同龄人更矮是一个统计上显著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