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音乐并非越大声越好

所谓胎教,就是给孕妇创造优美的环境,通过母亲与胎儿正常的信息交换,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宫内教育,促使胎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生长发育 。胎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否则适得其反!下面介绍6个胎教误区,准妈妈须注意!

胎教音乐并非越大声越好

文章插图
一、端正胎教心态
1、科学的态度、正确的目的
胎教是为了使每个普通的孩子通过培训,心身发育更健康、更聪明,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而不该象某些宣传误导的那样,是为了培养天才、神童 。天才在人群中毕竟是少数 。而胎教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及各种感觉机能、运动机能发展更健全完善,为生后接受各种刺激、训练打好基础,使孩子对未来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
2、必要的知识、冷静的头脑
现在准备养育孩子的父母常感困惑——社会上种类繁多的“方案”不断描述着照此培养出的孩子如何“超常”“早慧”,使年轻的父母们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落伍,也纷解囊参加培训或购买“方案” 。其实这些“方案”中有一些就是打着“科学”“专家”的旗号在误导母们、有的指导思想就是遗传决定论,有的明显违背儿童发展的自然过程、有的只是为了经济目的 。因此建议父母在准备怀孩子之前,应从正规的专业单位及渠道学习一些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包括孕期心理卫生、儿童心理与教育学及胎教早教的有关常识 。这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保持冷静的头脑,善于识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
二、避开胎教误区
1、拍打“胎教”
有人建议,当胎儿踢肚子时,母亲可轻轻拍打被踢部位,然后再等第二次踢肚 。胎儿再踢,母亲就再拍打 。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 。据说,生下来的宝宝在听、说和使用语言方面都能获得最高分,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
告诉你真相:从刚生下来宝宝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小宝宝除了要吃东西填饱肚子睁开眼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就连大小便他也可以闭着眼完成 。对新生的宝宝你会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地去拍打他吗?而且,当他还在腹中的时候,胎动并不是闲来无事在和你做游戏,他可能是伸个懒腰,或换个睡姿 。你对他的拍打很容易引起他的烦躁不安,这并不能起到胎教的作用 。
2、胎教音乐越大声越好
许多孕妈妈进行胎教时,却是直接把录音机、收音机等放在肚皮上,让胎宝宝自己听音乐 。这是不正确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孕妈妈,把“胎教音乐”当作培养“神童”的智力胎教法宝,这是一种认识误区,特别是不合格的胎教音乐磁带,将会给母腹中的小宝宝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听力损害,应引起准妈妈们的警省 。
告诉你真相:胎宝宝在母亲肚子里长到4个月大时就有了听力,长到6个月时,胎宝宝的听力就发育得接近成人了 。这时进行胎教,确实能刺激胎宝宝的听觉器官成长,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正确的音乐胎教方式应该是孕妈妈经常听音乐,间接让胎宝宝听音乐 。此时胎宝宝的耳蜗虽说发育趋于成熟,但还是很稚嫩,尤其是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极为娇嫩,如果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很容易遭到不可逆性损伤 。
【胎教音乐并非越大声越好】 因此,进行音乐胎教时传声器最好离肚皮2厘米左右,不要直接放在肚皮上;音频应该保持在2000赫兹以下,噪声不要超过85分贝 。另外对孕妈妈来说,最好不要听摇滚乐,也不要听一些低沉的音乐,多听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对孕妈妈、对胎宝宝才都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