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

在想要更好地做到「感同身受」前,我们先来更全面地认识一下这个词语吧 。
在心理咨询中,与「感同身受」最接近的可能是「共情」的过程 。「共情」是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概念,也是逐步发展完善的一门技术,里面包含着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人能够在关系中成长与疗愈的信任 。说基础很基础,说难也难 。
在开始之前,从1-10给自己打个分,觉得你现在对它的认识度是几分?你自己感同身受的能力有几分?10是非常好,或是我非常可以共感;1是不好,我几乎感觉不到别人的感觉 。
读完以后,你可以再给自己打个分,看有没有什么变化,再想想这样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
01 清空自己的参考架构,悬搁自己的价值观,进入对方的参考架构
「共情」意味着,咨询师不懈地努力与来访者的内在心理状态保持同步 。在整个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同甘共苦 。从建立关系的那一刻起,努力从来访者的耳目去听、去看、去感受,陪伴来访者漫步于他的经验里 。
而且,心理咨询的“感同身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让来访者通过被理解和被共情,可以更理解自己、自我同理与接纳的空间 。
为了达成感同身受的状态,纵使人人都有一套独特的思考、感受与行动原则,咨询师还是得首先将自己的这套方式「悬搁」一旁,而选择将身心「贯注」在来访者的心理世界里 。
这意味着,你优先关注这件事在Ta心里激荡起了什么涟漪 。
来访者:「你今天心不在焉诶 。」咨询师甲:「没有,我今天只是有点累…… 」
(1、当ta说出这句话,ta可能观察到了一些行为表现,心里也有一些感受,咨询师的反应是否认ta的猜测,错过了与ta核对此时此刻感受的机会 。2、语气中的无奈可能让来访者感受到压力,似乎提出来讨论代表自己不够体谅咨询师 。3、在真诚一致度上还可以更好的 。)咨询师乙:如果真的有些片刻感觉恍惚,其实咨询师可以承认这一点,「我今天的确是有点累,抱歉」但还是着重在反映与探索当事人对此的心情,「你提出来很棒 。你好像觉得我没有专心听你讲话,有点生气……?」(better)
也可以用很简单的非言语同步+复述关键词的方式,传递关注、理解以及加深对方和自己情绪的体会:
来访者:「我觉得好像自己没做错什么事情,但我仍然感觉有点慌,有点怕 。」咨询师:「有点慌,有点怕?(尽量维持和来访者相近的语调但适当加强)」来访者:「就是我感觉好像他们会因此讨厌我,哪怕我没有做错什么事情 。」
你也可以尝试关注对方的非言语信息,并且在心里形成一个关于TA的独特手册,指引你更快速地get他的状态,理解这个人独一无二的感受模式,譬如:

  • 小张的那种捏手的动作,代表他很亢奋,而且是正面的
  • 小蒋露出那个表情和眼神,代表他非常愤怒
  • 小王特别失望的时候,语气反而会特别平静轻柔
  • 小东话变少的时候,说明他可能生气了,或是非常的沮丧 。
02 谁在你面前,谁才是优先需要被感同身受的人
B:「我昨天接到A的电话,A说她的弟弟破产了,要问我借钱 。」
这里面有三个人,B、A、A的弟弟 。
如果是咨询师,第一个回应的通常最好是在面前的人,也就是B本人的心情 。如果你看到B的表情很吃惊,你可以反馈B的惊讶;如果你看到B面露难色,你可以反馈B对此好像感到为难;如果你看到B居然嘴角微微上扬…… (可达鸭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jpg)若你刚好知道B和A/A的弟弟的关系,再加上B表达时透露出的态度和语气,你当然就可以作出更大胆但不过分的同理猜测:「A的弟弟曾经那样对你……你会不会其实听说时,心里还有些痛快?」抑或是「A突然来联络你,你的心情可能挺复杂的吧?(看到来访者若有所思)好像你原本还有一些别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