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要诀 教你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二 )


6视听锻炼最重要
6个月以前,婴儿都处在发育的基础阶段,父母应该理解并遵循这一“自然”过程 。比如,两个月大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视线20—25厘米以内的物体、分辨黑白两色,对触碰的物体并不会有切实的感受 。如果跳过基础发育的必要步骤,会对孩子的感官发育等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
1个月左右的宝宝,可以将粗线条的物体放在婴儿床上方,让他跟着看,慢慢刺激视觉发育,逐渐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吸引他;3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喜欢聆听音乐和妈妈的声音,在给他换尿布、洗澡时,可以对他唱歌或说话,这些语言是他最初的交流工具,睡觉时,也可以放些柔和的摇篮曲帮他放松 。
7“开发”过早伤孩子
激烈的社会竞争,让越来越多的父母高喊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很多刚刚有了孩子的父母,就开始热衷于“开发”和“教育”他们的孩子,似乎这样孩子就能“领先一步” 。
但需要提醒的是,婴儿——特别是还不满3个月大的新生儿,他们是一天一天慢慢长大的,这一过程通常无法通过人为加快 。而早期教育、智力开发等,并不等于要让孩子早认字、早读书和早学习 。婴幼儿阶段,家长更应该引发孩子的探索行为和认识世界的能力,逐渐促进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情绪、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比如,通过让宝宝抓握自己的手指、摸不同材质的玩具等,练习触觉和运动能力 。拔苗助长,只会让宝宝无助、家长焦虑 。
8一起玩耍促亲密
婴儿出生后到1岁,是父母和孩子建立情感纽带的“黄金期” 。不能误以为这么小的婴儿只是需要睡觉吃奶,不需要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
一方面,要增加和孩子的接触,哺乳、洗澡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着孩子,和他目光交流 。此外,宝宝对触摸格外有反应,尤其是哭闹时,抚摸可以让他知道有人在关心他 。另一方面,要陪婴儿一起玩耍 。这既是孩子的天性,也能促进身体和大脑发育,掌握各种能力 。家长可以带着宝宝认识各种物品、颜色;把玩具放在宝宝手边引诱他去抓握;用不同的表情吸引宝宝,让他试着观察和模仿等 。
9关爱妈妈少抑郁
很多妈妈分娩后,会有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包括担心婴儿的安全、新生儿不好照料、身体不适,以及激素水平改变等 。因此,保持身心平和,对新妈妈非常重要 。
首先,不要把全家所有人的精力都单纯放在宝宝身上 。家人,特别是爸爸,要多给妈妈鼓励和支持 。其次,大量进补很容易令人心烦气躁、甚至焦虑,多吃新鲜的蔬果、多喝温开水更有利于调整身心状态 。最后,别要求自己24小时“全职”,要适当休息、调整和倾诉 。
10新手爸爸多参与
现代家庭中,我们越来越强调爸爸的作用 。照料新生儿也不例外,爸爸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哄宝宝、换尿布、给宝宝洗澡、带他到户外活动等,都是爸爸可以胜任的工作 。
爸爸特有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激起孩子对外界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外部世界;而且孩子会在爸爸的引导下,获得对世界的信任感 。
要知道,建立亲密关系的“黄金期”一去不复返,新爸爸们可以通过游戏、玩具等和宝宝互动,消除“婴儿很难照料”的恐惧心理 。
【育婴要诀 教你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