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所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病在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过流行,登革热的发病季节与雨季有关 。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 。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登革热的主要特征是突发高热,患儿在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 。在高热的同时,有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有的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且可见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突然高热,发热持续5-7天后骤然退热,热退后1-2天体温可再度升高,这种发热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 。除发热的突出症状外,患儿在病程中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 。有的患儿可出现牙龈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有的患儿会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重型登革热甚至会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
对登革热的治疗首先应该设法降低体温 。在高热时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冷盐水灌肠等方法 。由于退热药物对有些患儿可能诱发溶血,所以应该谨慎使用 。对于高热和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高热大量出汗或腹泻而导致脱水的患儿,应该及时补充液体 。有出血倾向者要给予安络血、止血敏等止血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