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逆反还是父母逆反呢( 二 )


家长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李子勋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确立边界 。做父母的关心孩子,做教师的爱学生,都有自己的边界 。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必须孩子(学生)自己去面对去解决的 。二是确定程度 。爱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地给予孩子爱,就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父母自己的情感需要,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孩子难以获得社会化的机会,造成社会适应功能的严重缺陷 。
李子勋说,父母同样受到文化、家族力量的影响 。在孩子面前,父母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 。
自然界普遍存在一种“印刻效应”,刚睁眼的小鸭会把孵蛋的母鸡看作妈妈,长大的鱼会游回它的出生地去产卵 。人类在幼年时期,双亲与环境对其身心体验产生的影响很像这种“印刻效应” 。
李子勋说,一位女性曾告诉他,小时候非常痛恨母亲因为烦心的事打她出气,曾经发誓为人母时决不动手 。不想世事难料,她的女儿依旧成了她的替罪羔羊 。看到女儿泪眼汪汪、胆战心惊的样子,她感觉到真是造化弄人 。“记住,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来源于你对儿时经历的反刍 。”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 。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
家庭常常也在伤害人,我们儿时耳濡目染的陈规陋习,在尘封多年之后,就像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会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跑出来 。
可以不夸张地说,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而非社会之责 。例如,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孩子就学不会怎么去爱和被爱;不能变换角色平等地和孩子相处,孩子就无法学到怎么与社会相处;以为批评和大棒就能给孩子一个好品质,恰恰给予孩子的是精神和肉体都备受折磨的自卑和自贬 。
不要自认为比孩子高明
李子勋说,教育孩子之难,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 。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不然,受苦的永远是下一代 。
家长不要自认为比孩子高明多少,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新知家长是不了解的,还需要虚心向孩子请教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社会进步主要靠知识与信息传递,而不是靠经验传递,成年人的优势远不及孩子 。
试想,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大人知道得多,并形成了许多成年人不具备的观念时,如果家长不懂得平等和尊重,而只是一味强制,两代人之间怎么对话?
一部分家长无论做什么事,都讲求一成不变的原则,希望像制作“标本”一样塑造自己的子女,设置好路线让孩子们不断攀登、前进,即便不能求得扬名立万、光宗耀祖,也得成为一位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好手 。而当孩子像松缰的野马在草原上肆意驰骋时,他们担忧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安全,还有对他们多年抚养孩子的心血浪费的恐惧 。寒窗苦读、奋力拼搏的“黄金屋”在青少年的眼里成了又苦又累的小黑屋,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世外桃源”成为及时行乐的迪尼斯乐园 。过强的诱惑力使他们难以招架,于是不太成熟而又毫不迟疑地做出了“精彩人生”的抉择 。外界的阻止使他们烈烈燃烧的一腔怒火与激情澎湃的满腔热血冲昏了本就不很理智的头脑,父母的不太温柔的良苦用心恰巧南辕北辙 。
不允许犯错会扼杀孩子
李子勋说,很多父母为孩子着急,不是因为孩子犯了错误,而是他们认为孩子犯了一个错就永远都会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