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另类饥饿”

当肚子饿的时候 , 饥饿感就会出现 , 如果你很容易理解这种“生理饥饿”的话 , 那么你知道吗 , 人类还有另一种饥饿 , 叫心理饥饿!或许对于成人来讲 , 心理饥饿并不难理解 , 那我们的小宝宝们也会有心理饥饿吗?
尽管此刻谁都能猜到答案是肯定的 , 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有不少困惑 , 试想:这些“小不点儿”只晓得吃睡拉撒……哪里会有什么心理需求?其实 , 出生后的宝宝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 , 不仅身体在长大 , 他们的感觉、知觉、情感和语言等也开始萌芽并迅速丰富起来 , 如果此时的宝宝一直处在“心理饥饿”状态的话 , 就会累及他们的身心发育!
怎么?想了解你家宝宝的心理状况吗?接着往下看吧——
【宝宝的“另类饥饿”】

宝宝的“另类饥饿”

文章插图
感觉饥饿
感觉是我们心理活动的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 或者称之为皮肤饥饿 。正如宝宝胃肠 , 如果缺少了食物就会感到饥饿一样 , 他的皮肤缺少父母满怀爱心的抚摸 , 也会感到“饥饿” 。胃肠的饥饿 , 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成长;而“皮肤饥饿”则会妨碍其智力的发育 。因此 , 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与孩子接触 , 儿童保健专家认为 ,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父母的亲密抚摸 , 具体可采用“抱、按、捏”等方式 。
抱:是婴儿最轻微的活动 。当婴儿在哭闹不止的时候 , 是最需要从抱得到精神安慰的 。因为每当头与头、胸与胸贴在一起 , 伴随着父母充满爱意的表情 , 婴幼儿就可以感觉和领会到父母的爱 , 他的身体和情绪都会放松下来 。所以 , 在孩子哭闹这种“特殊语言”的要求下 , 大人要多抱一抱你的小宝宝 , 这也有助于培养婴儿的感情思维 。
按:父母用手掌对婴儿做轻微的按摩 。可先取俯卧位 , 按摩从背部至臀部下肢;再取仰卧位 , 从胸至腹部 , 再到下肢 , 每行10-20次 。按摩不仅能锻炼胸背腹肌的 , 减少脂肪细胞的沉积 ,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 还可以增强心肺活动量和肠胃的消化功能 。把孩子抱在怀中时也可做局部按摩 , 比如:用手摩擦婴儿手臂、手指 , 或用脸或手轻轻抚摸小儿的前额和脸颊等 。
捏:是父母用手指对婴儿进行捏揉 , 捏比按稍用力 , 捏揉可以使全身和四肢肌肉更加坚实 。一般先从两上肢至两下肢 , 再从两肩至胸腹 , 每次做 10-20次 。在捏揉过程中 , 小儿胃泌素的分泌和小肠的吸收功能均有改善 , 捏揉对脾胃功能虚弱 , 消化不良的婴儿效果非常显著 。
母婴世界提醒:按摩、捏揉不宜在进食当中或食后不久进行 , 否则易致食物吐出或呛入气管 。最好选择食后2小时进行 。操作手法要轻柔 , 稍用力时也要以婴儿感到舒适为度 , 注意不要让其受凉 , 以防感冒 。父母在抚触孩子时 , 表情要自然大方 , 别做挤眉、歪嘴等怪诞动作 , 以避免婴儿模仿形成不良习惯 。
情感饥饿
咿咿呀呀的婴儿不会象我们大人一样可以有多种方式来表达生气、愤怒、不满等不愉快的情绪 , 但这不等于他们没有负性情绪的体验 。当他们需要母亲的拥抱时 , 或者他们的需要没有满足时 , 他们会用“哭声”来表达这种情感需要 , 如果他们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 哭声就会嘎然而止 , 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 。当然 , 宝宝的这种情感饥饿完全可以来自不同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