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开车习惯

1养成良好开车习惯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九不要 。作者:硬核维修大师的闲置时间不宜过长 。车辆怠速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有热车习惯的骑手,汽车启动后,会闲置一段时间;另一种情况是等红灯,或者为某人停车 。事实上,汽车启动后在原地停留1分钟以上,会对发动机造成很大的损失,不仅增加发动机故障的风险,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而且原地热车还会使排气管内的积水无法排出,对于一些车来说会导致排气管生锈甚至腐蚀穿孔 。长时间怠速也是增加油耗和环境污染的错误方式 。实验证明,发动机空运行3分钟的油耗,足够汽车多行驶1公里 。为了减少废气排放,在欧洲,立即停车和关闭的做法已经作为一项交通法规被强制执行 。建议:其实汽车启动后不需要原地预热 。只是刚起步的时候不要马上加速,减速几分钟让发动机升温,然后均匀加速 。等红灯或者等人时,如果超过1分钟或者堵车怠速超过4分钟,请立即关闭发动机,因为即使只等1分钟,重新启动也比怠速更省油 。加速不要猛踩油门 。在老司机的节油秘籍中,轻踩油门是最常见的一种 。相比慢速加油,要想达到同样的速度,油耗会相差12 ml左右,每公里会排出0.4克多余的二氧化碳 。此外,快速加速引起的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产生的噪声污染将比定速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高7 ~ 10倍,轮胎磨损增加70倍,追尾风险增加4.3倍 。但是猛踩油门会突然降低发动机转速,阻力会抵消一部分行驶惯性,导致颤抖吧 。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 。不要低速换挡 。有些老司机开车省油,功夫体现在换挡时机上 。为了获得汽车的最佳输出功率,发动机、油门踏板和档位的默契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发动机处于2000 ~ 3000 rpm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研究发现,当发动机在2000 ~ 3000 rpm之间换挡时,扭矩比低速或空 rpm时高1.4%,但发动机磨损可降低2.6% 。建议:多关注转速表,转速表往往比速度计更重要 。如果你是新手,请让副驾驶帮你留意一下 。不要低速行驶 。更低的档位意味着更高的发动机转速和油耗 。研究数据显示,在同等路况、同等车速的情况下,4、5挡风扇平均油耗仅为7.9升;3、4挡风扇油耗9.1升,但2、3挡风扇油耗会是多少?1.7升!建议:如果你还在抱怨自己的车油耗高,最好问问自己最忠于哪个档位,你会发现自己看错车了 。从现在开始,尽量用高档 。不要频繁变道 。实验表明,汽车转弯时比直行时消耗更多的燃料 。这是因为转弯时阻力增大,车辆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通过弯道的时候经常要加减挡,每次换挡都会消耗更多的燃油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油耗,积少成多,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事实上,频繁变道类似于转弯的情况 。换道需要频繁的变速、急加速、急刹车,这样大量的燃油就变成了有害的废气,没有完全燃烧,完全没有被注意到 。建议:频繁变道不仅会增加油耗,还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堵车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发现,随意插队的车不一定比其他车跑得快 。所以即使堵车,也请耐心排队,不要插队 。不要把速度放得太低 。速度慢能省油?错了 。其实最省油的方法就是匀速行驶 。当风速较低时,最省油的速度在每小时70到90公里之间 。车速低时,活塞运动速度低,燃烧不完全 。当车速较高时,进气速度的增加导致进气阻力增加,从而增加了油耗 。建议:城市道路限速一般在90公里/小时以内,即使车少也要保持匀速行驶 。另外,开车的时候不要打手机,因为开车的时候打手机势必会降低车速,增加油耗,使其不安全 。不要急刹车 。每只脚急刹车的成本至少10美分,这不是骗人的,包括刚从汽车发动机喷嘴喷出的新鲜汽油、刹车片磨损和轮胎磨损等 。更何况90%以上的追尾都是前车突然刹车造成的 。建议:刹车本质上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 。刹车意味着能耗,突然刹车意味着更大的能耗 。在城市道路上,停车和步行的行驶情况特别耗油,因此在通过路口和下坡时,应提前提高油门,使汽车自然减速至打滑而不是刹车 。目的,尽量减少突然刹车 。高速行驶时不要开窗 。开车时开窗会增加汽车的阻力,不可避免地会消耗汽油,所以开车时尽量不要开窗 。实验表明,当窗户打开时,风阻至少会增加30% 。如果车速高于70公里/小时,开窗风阻消耗将超过空调节系统的油耗 。建议:开车时开窗的效果和车顶加帆的效果基本类似,所以在车速超过70公里/小时或风力较大时,尽量关窗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如果太热,请打开空 。别忘了检查胎压是不是汽车的脚 。如果脚有问题,车怎么跑得又快又好?在现实生活中,轮胎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汽车的油耗,也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车辆的行驶安全 。经测试,符合规定要求的胎压可降低油耗3.3%;如果胎压降低30%,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汽车油耗会增加5% ~ 10%,建议:要养成上车前看轮胎的习惯,最好给汽车配备一个压力表,定期检查汽车的胎压 。如果没有,记得定期去汽车修理厂测试轮胎!2养成十种好习惯避免开车时“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