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却能感觉到他的内心和表现并不一致 。4个星期后我去接他,胳膊刚在车窗露出来,他就断定:“那是妈妈!”一见面,他并没有如我想象中的那样扑过来,反倒有一点矜持 。奶奶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不回北京了?”他才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哭得全家老少心里发毛,我却笑道:“好了,这口气终于发出来了 。”
当孩子表现得异常平静时,善解人意的父母可能从孩子的一声不响中嗅觉到空气中的沉闷气息,那平静的内里可能隐藏着惊涛骇浪 。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面对闷闷不乐的孩子,这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不用马上去问个究竟,应该让孩子有一些独处时间,当他独自闷了半天,你再去问他,他不向你倾诉才怪呢!相比在他还未准备好时去问他,这样的效果不是事半功倍吗?
提供实际的帮助
孩子肯定会有挫折感,因为他们的能力总是有限,而想要尝试的事情又太多 。探索本身是件好事,但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失败体验就不好了 。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因为做不好一件事而气急败坏 。有一天下着小雨,我看到路上有母女俩在争执 。小女孩有3岁左右,非要自己打伞,却怎么也打不好,那把伞对于她来说还是比较沉的 。伞东倒西歪,雨却越下越大,妈妈能不着急吗?
于是,妈妈坚决要把伞夺过来,小女孩当然不干,拼命地叫:“我要自己打!我要自己打!”
“你打不好,一会儿我们就全都淋湿了!”
“我打得好!”小女孩还是嘴硬,努力地想把伞打好证明给妈妈看,可她越使劲,伞越是不听话,于是她开始大哭起来 。
妈妈软了下来:“来,妈妈给你打着 。”
小女孩的理由也很充分:“你太高了!我打不着!”
妈妈可能没想到女儿会说出这么有理的话,停了一会儿,她对女儿说:“你握到伞杆中间试一试 。”小女孩将信将疑地试了试,妈妈在一旁帮助她,果然,伞稳当了许多,小女孩也不哭了 。
在孩子遇到挫折、情绪十分低落时,父母千万别说:“真没用,动不动就流泪 。”也不要说“做不好就别做了”之类的话,这些话对于孩子当时所遭受的挫折毫无帮助,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因为他从父母那里都得不到同情和理解 。提供适时恰当的帮助才是最实用的,即便孩子拒绝大人的帮助也没关系,那说明他还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
提供聆听的耳朵
孩子是最不懂得掩饰情绪的人,特别是在快乐的时候 。他们可能会喋喋不休地向你述说愉快的理由和感受 。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如果熊壮壮哪件事做得非常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周末又跟爸爸妈妈去了什么新鲜的地方,那么他一定要向班里4个老师都“禀告”一遍,一个都不能落下 。
熊壮壮在家里也是这样,一件事反反复复说八遍,说得你都能原封不动地复述出来,但只要他没尽兴,就还会没完没了地说下去,而且要求你必须每一次都有同样热烈的回应 。他爸爸甚至开始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太唠叨了?男孩子这样可不好 。可是我每次都会耐着性子听完儿子的“唠叨” 。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重复述说一件小事没什么意思,其实,我们更应珍惜这些聆听的机会,不妨先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是与孩子分享其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 。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聆听态度,包括诚恳、开放、接纳、热情和非批判性的心境 。在感受到我们的这些态度之后,孩子才会乐意向我们表达心声 。然后用我们的眼神、表情或手势,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的话很感兴趣,于是他会继续跟我们说话 。
- 孩子应该看什么样的动画片
- 为啥生个孩子不像妈呢
- 什么年龄生的孩子最聪明
- 学龄前宝宝吃饭的几个问题
- 孕3周:“子宫环境”影响孩子智商
- 孩子太好胜,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 家长需卸下孩子的潜能包袱
- 美貌,奇妙的遗传效应
- 让孩子的性格从小就活泼开朗
- 孩子父母不可以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