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随父姓女随母姓有利于遗传优生

导读 , 由于“子女随父姓”的习俗延续了几千年 , 如采取“女随母姓” , 追寻母系祖先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卢大儒提出 , 就能把线粒体DNA的遗传路径保留在姓氏中 , 让人们找到自己的母系祖先 。解决我们能找到“亚当” , 却很少能觅到“夏娃”的遗传学难题 。

子随父姓女随母姓有利于遗传优生

文章插图
【子随父姓女随母姓有利于遗传优生】 根据遗传学原理 真正体现男女平等
“女随母姓”有遗传学依据“子随父姓 , 女随母姓有充分的遗传学根据的 。”卢大儒说 。科学研究表明 , 人体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 , 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 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 男性是XY 。一对夫妻生的是儿子 , 父亲Y染色体上的DNA就会传到儿子的Y染色体上 , 但无法传给女儿 。如果父生子 , 子生孙 , 孙又生重孙 , 这样传承下去 , Y染色体的传递是一直伴随的 。在没有基因突变的前提下 , 每个男性都拥有和他祖宗相同的一条Y染色体 。遗传学研究发现 ,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线粒体 , 是母系遗传路线的最重要标识 。由于只有母亲的线粒体才能遗传给子女 , 因此如果母亲生女儿 , 女儿生外孙女……线粒体的DNA就会一直传递下去 。如果母亲生儿子 , 那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就会中断 。假如女儿随母姓 , 就能把线粒体DNA的遗传路径保留在姓氏中 , 让人们找到自己的母系祖先 。
卢教授指出 , 姓氏对遗传学研究非常重要 , 由于“子女随父姓”的习俗延续了几千年 , 如采取“女随母姓” , 追寻母系祖先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有望进一步实现男女平等 。
除了遗传学依据 , 卢大儒还提出 , “子随父姓 , 女随母姓”能进步实现男女平等 。千余年来人类社会都是父系社会 , 姓氏传递没有女性的份 , 而“女随母姓”能让女性拥有姓氏传递的权利 。
导读 , 由于“子女随父姓”的习俗延续了几千年 , 如采取“女随母姓” , 追寻母系祖先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
从另一角度看 , 女儿继承父姓后 , 无法把姓传给她的后代 , 所以女随父姓比较“浪费” , 不如随母姓 , 让母亲的姓氏有机会传承下去 。
卢大儒还指出 , 他提出的构想或许还能纠正“重男轻女”思想 。在我国 , 把生儿子视作“传宗接代”的人绝不在少数 , 这导致超生现象和男女比例失衡 。如果引入母系姓氏传递的原则 , 父系姓氏传递在人们观念中的重要性就可能逐渐淡化 , 有利于消除“生女不生男是断后”的观念 。哪种“取姓”方式最合理
据了解 , 独生子女夫妻生育孩子跟谁姓 ,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
我国婚姻法规定 , 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有的独生子女夫妻生两个孩子 , 一个随父姓 , 一个随母姓;有的夫妻采取父姓与母姓合成 “复姓”的办法 , 父姓在前 , 母姓在后;有夫妻遵循 “物以稀为贵”原则 , 如果女方姓比较稀少 , 就随母姓;有的甚至取父姓和母姓的偏旁 , 组成一个新的姓 。卢大儒表示 , 选择哪种 “取姓”方式是人们自由 , 但他提出的这种兼顾男女双方姓氏传递办法最合理 , 生子就随父姓 , 生女就随母姓 , 男女平等 , 符合科学规律 。社会学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