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中国首倡少生优育

【他在中国首倡少生优育】 【新闻】他在中国首倡少生优育(2003年05月28日09:54)本报汕头讯(采访人员王冲寒通讯员黎明、周英炜)采访人员近日慕名到著名哲学博士张竞生的故乡―――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大榕铺村采访时了解到 , 为纪念“中国倡导节育优生第一人”张竞生而修建的陈列室亟待修缮 。位于大榕铺村的张竞生博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曾是博士生前住所 , 因为年久失修显得残败不堪 。采访人员入内参观 , 只见室内蛛网尘封 , 墙上原有的部分珍贵照片已不知所终 。珍贵老照片不翼而飞大榕铺村位于饶平中部山区 , 地处偏僻 。在该村书记张小寒的带领下 , 采访人员来到建于旷野之中的张竞生博士陈列室参观 。据介绍 , 抗日后至解放初 , 张竞生全家曾在此居住了十余年 。这是一座一厅二室的低矮瓦房 , 周围杂草丛生 , 踏进室内 , 阵阵霉味扑鼻而来 , 显然已多时没有对外开放 。陈列室里零散的摆设中有张竞生上世纪30年代中期在广州任“广东省实业督办”时使用的公文包 , 有1912年赴法国留学购置的呢大衣 。还有法国里昂大学颁发给张竞生的哲学博士学位证书;被委任为南北议和秘书的委任状;1920年十月蔡元培签发之北大教授聘书等等 , 这些证书的珍贵原件目前由饶平县档案馆珍藏 。遗憾的是 , 原来张贴在墙上不少珍贵老照片却不翼而飞 。这些老照片都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所摄的 , 记录张竞生与战友、亲友的活动片断 , 极为珍贵 。村书记张小寒介绍说 , 近年来除了偶有官员和文化界人士造访 , 博士陈列室平时很少开放 。因地处旷野 , 陈列室既不通电也不通水 , 平时更没有人看管 。村民盼重修陈列室采访人员走访大榕铺村时了解到 , 张竞生1936年在村里创建的维新小学目前是该村惟一的小学 , 他组织创办的启新中学是浮滨镇惟一的中学 。位于大榕铺村后头山上的20多棵橄榄树是张竞生亲手所栽 , 每到收成季节 , 硕果累累 。据了解 , 张竞生仅在大榕铺村念了几年私塾就离开了家乡 。1912年他赴法国留学 , 获取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成为潮汕首位博士 。受聘于北京大学教授期间 , 张竞生编著出版了著名的《性史》 , 这在旧中国犹如一颗重磅炸弹 , 引起了强烈反响 , 张因此被誉为“性博士” 。但张竞生当时前卫的思想却为时代所不容 , 并为他招来了终生的劫难 。1936年 , 历尽坎坷的张竞生再次返回大榕铺 , 致力于山村的发展 , 期间兴校育才、修桥筑路、造林种果 , 造福村民 , 乐此不疲 。村民们有个愿望 , 尽快修缮张竞生博士生平事迹陈列室 。目前 , 村里有30多户农户愿意腾出土地支持陈列室的建设 , 相关设计图纸也已绘就 , 但苦于资金缺乏 , 工程迟迟无法实施 。村书记张小寒告诉采访人员 , 村里每年的集体收入仅4万多元 , 根本无法承担工程的资金投入 , 眼下只能通过热心人士的帮助 , 才能筹得资金完成陈列室的修缮 。相关资料中国倡导优生第一人

他在中国首倡少生优育

文章插图
早于上世纪20年代 , 张竞生在《人口与经济问题平议》里提出节育优生的主张 。他说:“中国人口太重量而不在质 , 只求千子万孙而不讲怎样养 , 如何教 , 以致多生多死 , 徒糜费了母亲体力与家人精神 。幸而养得成人的也非健全―――不健全的体格与不健全的教育及人格 。若把人口节减了 , 使父母得有余力去教养子女 , 人数虽少 , 但质料优好 , 从少些也无妨 , 而且比多生而无教育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