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让孩子不沉迷电子游戏的方法?

现代社会孩子往往长期沉迷于游戏与动画之中,父母们也容易忽略和孩子的亲子互动,长此以往,不仅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教育逐渐缺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结也不断减弱,这一现象正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课题 。但是玩又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家长在问有没有让孩子不沉迷电子游戏的方法?由于长期研发儿童科技产品,我们看到了科技产品对于儿童教育和娱乐的正面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接触和使用科技产品难以避免,如何正确的利用是关键 。(h2)怎么让孩子有节有度地玩呢?“限制时间”孩子年龄尚小,他们没有办法给自己制定游戏时间,这时候需要家长的引导来告诉他们游玩的时间是多久 。
学者一般的建议是,一天之内用眼在电子产品上不宜超过两小时;每看三十分钟则应让眼睛休息十分钟 。如果是学龄前的儿童,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而且要适时让眼睛得到调节,不要一直集中注意力在电视上,对眼睛才较好 。
所以我们在为小朋友设计葡萄探索号的时候,让家长可以设置小朋友玩和游戏的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小朋友玩太多的游戏 。当然,可别以为只给孩子限制好游戏时间就能挥一挥手,自己该干嘛干嘛,你确定他知道游戏结束之后该做什么吗?那件事又能做多久吗?是的,给孩子建立一个计划表 。
有些原则项的事件,譬如睡觉、吃饭必须完全固定,但例如写字、绘画、看书等爱好,父母完全可以空出那些栏目,让孩子自行规划并填入,那样他也明了接下去做的事件可并非爸爸妈妈(硬)要求他们做,而是自己自主的选择 。“陪伴孩子”众所周知,父母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亲子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
而陪伴孩子玩耍嬉戏时除了以上这些益处,孩子更容易将大人视为能理解自己童心的好朋友,在这个时候,孩子吸收的是父母做事的状态,他们能在游戏时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合作;当大人能在游戏时表达欢乐与投入,又能有律自如地从游戏回归到现实事件的处理,该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做功课(工作)的时候做功课,这般言传身教下,孩子自然也能从大人身上学到很多与人沟通、互相协作、自律自控的好品质 。
亲子互动,这个是我个人非常注重的 。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会考虑,如何让家长陪小朋友们一起玩,如何在一起玩耍中注入亲子教育,如何制造美好的共同回忆 。“游戏筛选”对于孩子接触ipad这件事,我想多数的父母都是容许的,但最终导致孩子沉迷其中,往往却是因为父母在替孩子下载电子游戏时不加筛选所造成的 。
如果你留心观察,会注意到每款App其实都有建议适合玩的年龄,也许是3岁+,或6+,可家长兴许觉得某个app很有趣便给孩子玩了,就好像植物大战僵尸,你们一定没想到他的适合年龄是9岁+吧,他给了孩子乐趣的同时也释放了远远超过他们年龄的感官刺激和暴力,孩子当然会沉迷,因为他们还没达到面对这些游戏可以自控,并且保持心智的年龄 。
与其唯恐孩子接触pad,不如引导给予孩子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益智、教育、艺术等等各种有助孩子成长的App都值得孩子去体验 。我们葡萄科技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把益智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小朋友在玩中学习,小朋友能学到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以及逻辑思维,又玩得开心 。
“游戏之外”当我们让孩子在游玩中体验了快乐和虚拟世界的成功后,回到现实生活,也别忘了让孩子用自我的努力和充实丰富的生活来获得真实的幸福感 。提到这个,很多爸爸妈妈也会迷惑起来,我该怎么让孩子找到游戏以外的兴趣并让他专注起来呢?我的建议是,在丰富孩子的世界体验过程中,用心观察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