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乖乖吃药

兵兵从医院看病回来 , 一路上紧闭着小嘴 , 提防回家要吃药 。妈妈洞察到儿子的“秘密” , 一再重复:“吃了药 , 病就会好 , 就不咳嗽了 。”经过耐心细致地劝导 , 儿子终于把药咽下去了 。妈妈高兴不已 。可是 , 刚喝下药不久 , 兵兵就咳嗽了一声 。他用不信任的目光望着妈妈 , 问:“我吃了药 , 病怎么还没好啊?”妈妈一时目瞪口呆 , 无言以对 。
小孩怕吃药 。其实 , 大人也不爱吃药 。可是 , 有病又不得不吃药 , 只求药到病除而已 。但在对吃药治病的理解方面 , 小孩和大人的心态全然不同 。小孩不明白 , 从吃药到病好 , 得有一个过程 。兵兵不情愿地吃了药 , 吃了药就期望不再咳嗽 。妈妈何尝不希望吃了药马上好呢 , 但是大人心里比较平静 , 她知道急也没用处 。宝宝则不能 。

如何让孩子乖乖吃药

文章插图
孩子为何急
小孩凡事都很急 , 比如急着要吃 , 急着要喝 , 急着要玩 , 急着要尿尿 。这可以从孩子的认识能力上找原因 , 同时 , 也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关 。
幼儿的思维发展还未成熟 。孩子想事简单直接 。对妈妈所说吃了药 , 病就会好 , 就不咳嗽了 , 他直接理解为药到病除 。吃了药 , 还咳嗽 , 这种情景 , 他不能接受 。于是他心生疑惑:是妈妈说错了还是妈妈哄骗自己呢?
幼儿的时间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 幼儿还不会正确估计时间的长短 。他们的时间知觉常常受感情支配 , 情绪色彩很浓 。比如 , 他们玩得高兴时 , 即使玩上了两个小时 , 他们也会说:“我们才玩了一会儿 。”而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 , 却认为时间过得太久太久了 。大人对时间长短的感觉 , 虽然也会受感情影响 , 但是大人的时间知觉 , 能接受理智支配 。
幼儿往往不能找到正确的时间标尺 。人们对时间的判断 , 常常依靠一些参照物 , 或所谓标尺 。比如 , 看太阳上升或下山来估计时间的早晚 。但是时间参照物往往不是单一的 , 有时需要多个参照物 。而幼儿把握不了复杂的时间标尺 。如幼儿正在吃午饭 , 天突然变暗 , 幼儿就惊奇地问:“我们现在是在吃午饭吗?怎么是黑天了呢?”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弱 。孩子的这种特点 , 加上认知水平不高 , 就使他们常常对时间估计错误 。比如 , 有个幼儿很想要玩具赛车 , 妈妈答应明天给他 。这个孩子听说要等到明天 , 就马上到床上去躺下 。
原来 , 他以为睡一觉起来 , 就是明天了 。有的孩子 , 为了让星期天快点到来 , 会立即去把日历撕掉几张 。
父母的对策
解决孩子的认识问题 , 不可以简单化 。在上面所举的例子里 , 妈妈劝孩子吃药时 , 不应只是简单地说“吃了药 , 就会好” , 而要多说几句 。如:你如果现在把这一片药吃了 , 明天再吃一片 , 咳嗽就会少一些了 , 咳嗽起来 , 也不那么难受了 , 等到你把这几片药都吃了 , 病就会好了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对吃药治病有所了解 , 也可以减少孩子对妈妈的疑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