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服药6个误区

“用药找医生 , 服药靠父母” , 父母要正确给宝宝服药 。当前存在宝宝生病父母擅自用药的现象 , 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错误 , 轻则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 重则发生药物中毒延误病情 。
【宝宝服药6个误区】

宝宝服药6个误区

文章插图
误区1:见咳即服止咳药
咳嗽是宝宝常见的呼吸道症状 , 由于宝宝支气管黏膜娇嫩 , 抵抗外界病原菌的能力差 , 容易发生呼吸道炎症而产生咳嗽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 , 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可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如果你见宝宝咳嗽便急于服用止咳药 , 等于“闭门留寇” , 使病菌在气管内大量繁殖 , 以致发生肺炎等重病 。
误区2:见泻即服止泻药
度腹泻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这是因为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可以通过腹泻排出体外 。如果你发现宝宝有腹泻就急于用止泻药 , 由于止泻药具有强烈的收敛作用 , 服用后虽暂时起到止泻作用 , 但留在肠道内的病菌却不能排出体外 , 反而加重了病情 。
误区3:静脉用药一定比口服好
宝宝只要感冒发烧了 , 家长就急着要求医生给予静脉用药 , 认为静脉给药退热快 , 效果好 。其实一般的感冒用口服药完全可以治愈 , 若静脉给药 , 宝宝承受的痛苦更多 , 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交叉感染 。而且医院一般是一天一次的静脉用药 , 药物的血浓度不均匀 , 可能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
误区4:感冒首选抗菌素
绻?惴⑾直ΡΩ忻傲司突嵘米匝∮每咕?兀?踔劣昧街挚咕?兀?械幕菇?笕说目咕?馗?Ρτ谩F涫当ΡΦ母忻?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 , 它们侵入细胞后 , 躲在细胞内生长繁殖 。目前使用的抗菌素几乎都很难进入细胞 , 所以对病毒完全不起作用 。此外 , 不少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 , 如引起胃肠道不适、白细胞降低、听力障碍、肝肾功能受损等 。
误区5:药物服法用量不得当
许多药物都必须严格按照剂量来服用 , 但有不少的爸妈为方便 , 没有精确药物剂量就给宝宝服药 。宝宝服药时“毛估估” , 这对宝宝来说用药量会相差好几倍 , 是非常危险的 。有的妈妈在服药前没有把药水摇匀 , 以致开始服用时药的浓度不够 , 未达到效果;之后的又浓度过高 , 不利于宝宝的疾病治疗 。
误区6:不注意药物的有效保存期
许多药水在开封后需放在阴暗处或冰箱内保存 , 而且时间也不能超过一周 。但不少妈妈在宝宝病愈后将剩下的药水放在冰箱内保存 , 待下次宝宝患病后再服用 。殊不知多数药水都含有糖浆成分 , 易受到病菌污染 , 吃了反而对健康有害 。还要注意药物有一定的保存期 , 你一定要看清保存期 , 否则吃了不但无效反而还会致病 。
温馨提醒:
婴幼儿时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 , 同时也是宝宝免疫力逐渐形成之时 。感冒、咳嗽等疾病都是无法避免的 , 爸妈可不能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而滥用各类偏方 , 延误宝宝的治疗时机 。所以 , 一旦宝宝出现不适状况后都应咨询儿科专家或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