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药,究竟能消什么炎

消炎药,究竟能消什么炎?
消炎药,究竟能消什么炎?

消炎药,究竟能消什么炎

文章插图
像下面这样的病例经常在诊室中见到,然而如何认识并正确对待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通过解释,也许能帮助你正确认识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例1 疑问:是否要加用消炎药?
一位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孩子的高热已持续3天,服用了退热剂体温降至正常,几个小时后又再度升高 。“泰诺感冒糖浆”好像不大管用,问我是否应该加用消炎药?
注:两天前,这位妈妈刚带孩子找我看过病,当时的检查发现孩子只是鼻阻和嗓子轻度红肿 。血液化验提示:白细胞为5.7×109/L,中性细胞占41%,淋巴细胞占56%,单核细胞占3% 。我告诉家长,孩子患了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嘱咐他们回家后让孩子多喝水,服用“泰诺感冒糖浆”,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使用退热剂 。
由于家长希望加用消炎药,所以约这位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复诊 。经再次检查,发现孩子鼻阻基本好转,嗓子仍是轻度红肿 。复查血液,白细胞降到3.8×109/L,中性细胞占44%,淋巴细胞占52%,单核细胞占4% 。这样的结果说明,孩子是患了病毒感染,没必要使用消炎药 。一天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2~3天后基本恢复正常 。
例2. 担心:消炎药会有副作用吗?
孩子已经发热一天多,父母带他到医院进行诊治 。
经检查发现,孩子的嗓子明显红肿,扁桃体化脓 。血液化验提示:白细胞升高到16×109/L,中性细胞占89%,淋巴细胞占11% 。这些说明孩子患了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必须使用消炎药治疗 。
可是,孩子的父母害怕消炎药会有副作用 。经过解释,才同意接受消炎药 。3天后复诊时,孩子体温已降至基本正常,嗓子也开始消肿 。
怎样看待消炎药(抗生素)的应用?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是消炎药(抗生素)应用的问题 。抗生素包含很多种,多以“…素”做为称谓 。大家最为熟悉的是青霉素 。抗生素是抵抗或杀灭细菌的,但却无法预防细菌感染、消灭病毒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病毒感染时使用抗生素不起作用,但细菌感染时不使用抗生素又不行 。所以,遇到呼吸道或其他部位感染时,首要问题是确定感染的病因 。细菌和病毒是感染最常见的病因,区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往往至关重要 。一方面,不用抗生素可使细菌感染加重,发展成败血症、脑膜炎更为麻烦,而滥用抗生素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害,还会增加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削弱抗生素杀菌的能力 。由此可见,及时确定感染性质相当重要 。
取血检查白细胞及其细胞分类是确定感染原因的最为准确最为快速的方法 。急性高热主要由感染所致,但在发热的24小时内进行血液检查不易判断感染的性质 。有时,孩子刚发热几小时就查血,并不易察觉白细胞的增高 。白细胞增高是人体对细菌侵犯的一种反应 。那么,既然是“反应”自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察觉 。这种“察觉”多指白细胞超过10×109/L(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 。由于每个人白细胞的正常基线不同,只有当白细胞超过10×109/L才能达到共识的“察觉”水平 。每个人的白细胞达到此水平的时间不同,所以感染后(一般指发热后)至少24小时检查白细胞对确定病毒或细菌感染才有帮助 。
当然,仅凭借一个白细胞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 。其中,细菌感染时中性细胞多增高,超过70%;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多增高,超过50% 。如果在白细胞增高的同时存在中性细胞的增高,比较符合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在白细胞“正常”或稍降低水平的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增高,比较符合病毒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