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补钙:大补还是大伤( 三 )


其中,磨牙、摇头、多动被视为缺钙,大奔儿头、方颅、额头长角被视为缺钙,连做鬼脸和说话晚也被归结为缺钙 。
采访人员在一个专门销售婴幼儿营养品的网站上搜索为0~6个月宝宝设计的补钙产品,结果显示出21种不同品牌的补钙产品 。
钙在骨健康中所占的地位并不太高
在李可基看来,发生在宝宝们身上的过度补钙现象,只是中国“全民补钙”运动的缩影 。
1978年,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有37%的儿童和59%的中老年人缺钙 。而在2002年,根据第八次全国营养大会通过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DIRs)》,我国人均钙剂补充量离推荐量尚有40%~60%的差距 。
补钙产品的巨大市场此后形成,据统计,规模最大时曾达到120亿元 。冯小刚在电影《大腕》里曾经调侃,“我们这里的明星都已经补过钙啦”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花样繁多的广告词如“全民缺钙、全民补钙”,“人是铁、钙是钢”,“吃了就长高”等纷纷面世 。
“毫无疑问,商家对产品功能的夸大在中国是普遍现象 。”陈裕明说 。他举例说,2007年一本杂志曾系统综述了36项研究(17项为临床试验),结果发现补钙或正常膳食下的钙轻度缺乏均不影响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只有当钙严重缺乏影响到骨钙化不良时才影响儿童身高的正常增长 。
“我只问一个最朴素的问题,照理说中国人缺钙也缺了几千年,为什么还是好好地活到了今天?”李可基开玩笑说 。
【中国式补钙:大补还是大伤】 陈裕明介绍,事实上,钙在骨健康中所占的地位并不太高,日常钙摄入大约只能解释5%~10%的差异,遗传约占60%,剩余可以改变的因素还有:激素、运动、充裕维生素D、中等的蛋白质、禁烟、少酒、较少的咖啡,其他营养素的充裕、以及心理健康等(因钙过低而导致病理性缺乏的情况除外) 。
“建大楼需要钢筋水泥和黏合剂,而钙可能只相当于沙子!”李可基这样打比方 。
“摄入充裕的钙最大必要性是希望在遗传基础许可的范围内,使我们骨健康达到最优状态 。”陈裕明解释道 。
其实,能通过膳食途径获取推荐量80%左右的钙便视为基本正常 。国内外营养学界普遍建议,通过高钙食物来补充钙,减少补充剂摄入量 。
在美国,曾有3.6万名50~70岁停经妇女在日均钙摄入量为1100毫克的条件下,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和400IU维生素D,干预9年后,干预组肾结石发病风险增加17%,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13%和22% 。还有一项研究分析综述了1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2万老年对象,发现在基础膳食钙达到每天800~1000毫克后,每天补钙1000毫克,心肌梗塞风险会增加31% 。
“大部分人没有渠道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董明珠说,很多妈妈在社区的儿保点为孩子接种疫苗时,都会遇到巧舌如簧的促销者,“孩子长得太慢是缺钙,孩子长得太快是会缺钙 。”
年轻的妈妈李旭则有了另一种选择 。她的宝宝已经16个月大,而那瓶500毫升的ChildLife液体钙,只用掉了50毫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