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山里的孩子为何不近视

市眼科医院市区、蓟县周边地区少儿近视对比调查显示,14岁以上少儿近视率市区53%、蓟县9%,其中山区仅为0.7%,如此巨大的差异,专家解析其中原委——

图 山里的孩子为何不近视

文章插图
日前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的医生来到本市蓟县九山顶和九龙山的两所学校扶贫,打算为这里的近视儿童免费验光配眼镜 。出行时这支扶贫医疗队准备好了100副眼镜,路上大家都觉得可能不够用,因为两所学校约有6000名中小学生 。到达蓟县后,医疗队立即分组开始为孩子们检查视力,经过三天努力,终于对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详细的视力检查 。各路医疗队伍集合后,大家惊呆了,所有人都无法相信带去的100副眼镜竟然只送出去42副,近视率仅为0.7%,和城里孩子不同,绝大多数山里的孩子根本不需要眼镜 。这样的扶贫结果,引起了眼科专家们的关注,一项市区和山区少儿近视对比调查应运而生 。昨日,市眼科医院公布了这项对比调查的结果及其分析 。
14岁以上53%与9%的差异
这次对比调查中,市区选择在河北区进行,在该区社区中随机选择1万名0至15岁儿童进行入户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整群抽样调查方式,能代表本市市区该年龄段儿童的近视发病率 。原本针对山区的调查此次扩展到蓟县县城,除此前扶贫的6000名学生外,县城及周边的4000名学生也加入了调查行列 。市区儿童和蓟县儿童采用了同样内容的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自身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视力状况及生活学习情况和视力检查结果 。
调查结果显示,市区8岁儿童近视率达到了19.29%,10岁儿童则达到了30.56%,到14岁后近视儿童比例为53.57% 。这与此前全国性调查及其他省市同类调查结果相似 。市区儿童发现视力减退的平均年龄为9岁,初次戴镜时间为10岁 。蓟县8岁儿童近视率为6.77%,10岁为8.56%,14岁以上儿童近视率9.59%,他们发现视力减退平均年龄为14岁,初次戴镜时间为15岁 。其中山区8至14岁儿童近视率仅为0.7% 。市区33%的儿童父母、祖父母中有屈光不正者,且屈光不正儿童中有遗传倾向的只占12% 。蓟县6%的儿童父母、祖父母中有屈光不正者,屈光不正儿童中60%有遗传倾向 。
视力主导因素有巨大差异
尽管市区和县城儿童在喂养方式和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上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差异,但根据调查内容,家庭和学校是可控的视力主要影响因素,如在校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户外活动时间都存在巨大差异,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关注 。此次负责调查的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主任李丽华特意将近视发病率极低的蓟县山区儿童的生活学习方式与市区儿童进行了对比 。
【图 山里的孩子为何不近视】 在校时间:市区儿童平均7到9小时,部分儿童甚至超过10小时,山区儿童平均为5至6小时 。
专家点评:李丽华说,近视诱导经典试验表明,将一只幼年猫关在仅有一扇窗户的笼中,三个月后,猫的视力发育明显滞后,其视力最远距离仅为笼子的宽度 。孩子们长时间在教室内,视线范围严重局限,必定影响视力发育 。
近距离用眼时间:市区儿童每天除上课外,平均写作业时间包括在校写作业时间3小时 。操作计算机每周2到4次,每次1至2小时,玩游戏时间每周2至3次,每次1至2小时 。山区儿童平均写作业时间0.5小时,操作计算机时间和每周玩游戏时间均为零 。
专家点评:李丽华说,儿童视力发育的最佳状态是每天阅读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看10分钟近,再看10分钟远,也就是说,看远看近的比例是1:1 。这在市区绝不可能做到 。但市区学校和家庭应当让儿童做到近距离阅读时间45分钟后,保证望远处10分钟,也能起到视力保护的效果 。视频终端对儿童视力的伤害已经得到全球眼科医生公认,市区儿童家长应严格限定儿童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的时间,每次使用电脑20分钟必须连续眨眼20下,望远10分钟,以放松睫状肌,缓解视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