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不可盲目等自愈


小儿先心病不可盲目等自愈

文章插图
【小儿先心病不可盲目等自愈】阿娟一年前与丈夫离婚,独自带着5岁的女儿玲玲一起生活,日子过得简单而清贫 。好在女儿很懂事,小小年纪就懂得体谅妈妈的不易,所以阿娟颇为宽慰 。每天,阿娟总是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但只要看到女儿那可爱的小脸蛋儿,她浑身的劳累便一下子消失了 。女儿玲玲成为她生命惟一的寄托 。
可不幸的事却降临在这对母女身上 。
一年前,玲玲在幼儿园体检时被查出心音有问题,当时幼儿园的老师建议阿娟带玲玲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起初阿娟怎么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心脏病,但还是到了一家大医院做了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阿娟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玲玲患的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的,也就是说,在玲玲降临的那一刻,这种病就已经伴随着她了 。
阿娟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向活蹦乱跳的玲玲怎么会有先天性心脏病呢?为什么这么多年会一点症状都没有呢?更让阿娟慌乱无主的是,她根本拿不出几万元的手术费用!怎么办?难道就对玲玲的病听之任之吗?阿娟不知从哪里听说,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是可以不治而愈的,所以竟心存侥幸,幻想有一天玲玲的病会奇迹般地好起来 。
一个月过去了,玲玲仍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但在心脏听诊区仍能听到明显的杂音 。医生说应该尽快做手术,但巨额的手术费用却使阿娟束手无策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女儿熟睡的脸庞,阿娟心里的自责和痛苦在一天天增长:女儿啊,妈妈到底该怎么办呢……
医生点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在小儿病例中并不少见,绝大多数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所致 。
如果缺损较小,患者可长期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症状,一般不影响正常发育,像玲玲即是如此 。如果缺损较大,可在婴幼儿期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劳累后心悸、气促等 。如伴有肺动脉狭窄,患儿在哭闹时可出现紫绀,且在外观上发育较差,体力较正常同龄人弱 。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则肺动脉由于血流量增多而压力升高,出现肺动脉高压,会使不适症状加重 。
发现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呢?一般来说,室间隔缺损的自然转归有三种可能:自行闭合、进行性加重或恶化继而死亡 。
一般情况下,小的室间隔缺损有可能自行闭合 。缺损越小,闭合率越高,且5岁以内闭合率较高,5岁以上闭合率较低 。缺损大于5毫米,应尽早在婴幼儿时期做手术,以避免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心衰 。
小于5毫米的缺损由于左向右分流量小,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亦有可能在婴幼儿发育时期自行愈合,因而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我们可以加强观察 。如果大于6岁缺损仍未闭合,则不应再等待,因为患儿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心内膜炎,可危及生命 。如果缺损很大,患儿的颜面、口唇及指端出现紫绀(医学上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征),则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而只有考虑做心肺移植了 。
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是由心脏外科医师采用人工心肺机,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修补缺损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该手术的安全性已很高,手术死亡率已降到0.5%~1%,甚至更低 。近年来亦有人研究用导管技术来修补缺损,对某些小缺损有比较好的效果 。
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手术后一般都可正常生长发育,过完全正常的生活,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一般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
所以,人们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使患者早期得到治疗 。另外,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一些有害因素如放射线、有害气体、毒副作用大或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等,特别是在怀孕早期,胎儿更易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发育异常 。现在的检查手段如超声心动图等,可辅助早期诊断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国外已能在孕晚期诊断胎儿是否发育正常,如果发现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即可得到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