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宝宝的哭声究竟表达了什么?


在母亲听来,孩子的哭声是生命力的胜利,是美好前程的召唤,令她惊喜和感动 。母亲会在一百个啼哭的婴儿声音中,本能地辨出自己孩子的哭声 。母亲能听出自己孩子独特的音质,听出孩子用哭表达的需求 。
很快,母亲便被孩子的哭声揪心 。母爱的直觉使母亲很容易领会孩子的需要 。但孩子会用无明显理由的哭闹使父母束手无策,这时,母亲焦虑着想平息孩子的哭声,拍拍抱抱,哼哼歌谣 。母亲的努力往往使孩子更加烦躁,孩子用长长的、颤抖的声音哭个不停,甚至哭得喘不过气来,小脸憋得通红 。“孩子到底怎么啦?”父母为孩子的哭万分紧张 。
父母想尽一切办法哄孩子,但都不起作用 。父母会突然感到自己很无能,心情也随之变坏 。“别哭了!别哭了!”他们不耐烦地冲着孩子大声嚷嚷,最后忍不住发脾气或者用行动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孩子不停的哭闹会刺激父母的神经,使他们失去自制力 。有不少父母因为孩子的哭而感觉生活一团糟,因而争吵甚至分手 。其实,哭是孩子的表达方式,理解了孩子的哭声,父母的对策就有效得多了 。
孩子的哭声表明孩子在气质方面有所不同 。有些孩子在哭声中表明他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他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下,对父母依赖多:有些孩子则是固执的性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些孩子则比较随和,别的声音和色彩能很快分散他的注意力:有些孩子比较胆怯,一惊吓,便哭个没完没了……孩子的气质可以通过哭声的节奏、对新环境的反应的快慢表现出来 。
【必知:宝宝的哭声究竟表达了什么?】孩子还会因为感到疲倦而哭,感到烦恼时也哭,感到激动时也要哭,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也要哭,锻炼身体还是要哭 。哭是孩子全部的表达方式,他用哭来发号施令,每当孩子哭的时候,就是在向父母诉说什么:
“我饿了”——哭声开始声音高,渐渐微弱,最后完全停止 。
过一会儿又从头开始,哭声比第一次更高,一遍又一遍,直到父母理解并给她喂食为止 。
“我不舒服”——哭声断断续续,连哭带啜泣,总也止不住 。
“我肚子疼”——爆发性大哭,音调极高 。哭时面部发青,双眉紧凑 。越疼,哭声越尖越长 。
“我生气了”——大哭而无泪,忽然终止 。
“我烦极了”——哭声短,有气无力,伴随身体扭动 。
“我累了”——长哭不止,声不高,多在睡觉前哭 。
“我需要运动”——声音清脆响亮,忽然中止,不流泪,干嚎一通 。
有一类哭声则是病理性的:孩子患脑炎、脑膜炎时,哭声尖利;患肠痉挛时,哭声是阵发性的;碰到孩子胳膊或腿,孩子就大哭,则可能是骨折 。
孩子在一个时期没完没了地哭,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没有完全成熟的缘故,父母要有耐心忍受孩子的哭声 。再过几个月,他就不会这样哭了 。
任何时候孩子哭总是有膘因的,孩子一哭,父母便要分析:
是正常啼哭,还是非正常啼哭 。
用什么方法来减少孩子的啼哭 。
不要对孩子的哭大发雷霆 。
不要为孩子的哭而焦虑 。
不要孩子一哭就以为是自己的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