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预防宝宝“冰箱病”的方法


日常预防宝宝“冰箱病”的方法

文章插图
孩子的胃肠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 过多地食用冷饮或过冷食物容易造成他们的胃黏膜损伤 , 这是近年来儿童期胃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还会使孩子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 这样一来 , 孩子的营养就无法保证 , 体质就会下降 。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 , 酷暑天里可以给孩子喝适量冰镇饮料或吃冷食 , 但不能吃太多 。放置冰箱的食品应加盖或放入保鲜袋中 , 不宜长时间放置 。生食、熟食品最好分开存放 , 从冰箱中取出的冷食更不可当即食用 。平时还要做好冰箱清洁消毒工作 。
什么是“冰箱病”?
1 。冰箱头痛
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 , 若快速进食 , 可刺激口腔黏膜 , 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 , 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
2 。冰箱肺炎
水果、蔬菜、鱼类等食物极易被耶尔森氏菌污染 , 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有害真菌 , 也极易污染冰箱环境 , 导致食物受到污染 。
以上所指的真菌 , 都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特性 , 在低温(0~4℃)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快 , 而且毒性强 。冰箱如果平时不经常清洗 , 在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 。这些真菌随尘埃散布至空气中 。孩子和过敏性体质者吸入这种带菌空气后 , 极有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发热、胸闷和气喘等症状 。
3 。冰箱胃炎
人若多吃冰箱内的冷食物 , 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 , 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 , 血流量减少 , 胃肠道消化液停止分泌 , 出现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 , 而孩子则容易出现咽喉平滑肌痉挛 , 发生喉梗阻、呼吸障碍的症状 。
4 。冰箱肠炎
有些嗜冷菌、霉菌在低温下仍会大量繁殖 , 随着未被加热的食品进入结肠后 , 会引起炎症 , 导致腹痛、腹泻和呕吐 。
“冰箱病”应该怎么预防?
1、冰箱内的生食与熟食不能混放 , 最好用塑料袋加以封装 , 特别是熟食要放在加盖的容器内 , 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放入冰箱内的水果蔬菜及生的食物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 沥干水分后再放入冰箱内 。
【日常预防宝宝“冰箱病”的方法】2、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要储存在冰箱内 。
3、食品存放时间不宜过久 。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相当危险的 , 即使储存在冰箱内也不应超过3天 。
4、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洗、消毒 。夏季每星期一次 , 可用0 。
5%的漂白粉擦洗 。要特别注意擦洗箱缝、拐角、隔架 , 然后再用干净湿布抹干净 。
5、冰箱内存放的食物不宜过满、过紧 , 要留有空隙 , 以利于冷空气对流 , 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 , 缩短开箱时间 。
6、鱼肉类生制品应保存在冷冻室内 。需要保存在低温下但又不需冻结的食品如熟鱼、肉类 , 应放置在冷藏室上层处 , 蔬菜和水果直放置在箱内下层 , 其他熟制品等应放于冰箱的中层 , 各种罐装食品可分别放在箱门的各个搁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