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受助儿童已有13年 他是未保中心孩子们的“小爸爸”

王帅北京未保中心孩子们的“小爸爸”
34岁的王帅教育、照料受助儿童已有13年;最大愿望是“孩子们能在社会上立足”
照料受助儿童已有13年 他是未保中心孩子们的“小爸爸”
文章图片
9月7日 , 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 王帅(穿黑衣服者)和孩子们在活动 。
照料受助儿童已有13年 他是未保中心孩子们的“小爸爸”
文章图片
照料受助儿童已有13年 他是未保中心孩子们的“小爸爸”
文章图片
9月7日 , 王帅(穿黑衣服者)和孩子们在打篮球 。
照料受助儿童已有13年 他是未保中心孩子们的“小爸爸”
文章图片
9月8日 , 王帅(穿黑衣服者)教孩子们做菜 。
照料受助儿童已有13年 他是未保中心孩子们的“小爸爸”
文章图片
9月7日 , 王帅(穿黑衣服者)给孩子理发 。
“等你结婚典礼那天 , 我可以假装成你的‘爸爸’ 。 ”王帅的这句话让默默瞬间泪崩 。 对于在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长大的默默来说 , 或许婚礼上挽着父亲的臂弯从来都是不敢想象的 。
作为“未保中心”教育管理科的工作人员 , 王帅日常负责受助儿童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照料 。 在计算机、画画等课程方面 , 他是多才多艺的老师;在篮球场上 , 他是并肩的队友;在敞开心扉的交谈中 , 他是循循善诱的父亲;在理发、做饭等生活照料上 , 他又像是一位母亲 。 王帅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离开我之后 , 能在社会上立足 , 能不再封闭自己” 。
与日俱增的默契让交流障碍逐渐消解
大兴区青云店镇的一隅 , 一段十余公里的林荫路隔开了“未保中心”和“外面的世界” 。
时至白露 , 林荫路两旁的树木依旧郁郁葱葱 , 缕缕阳光挤过叶片之间的缝隙 , 落成沥青路上的点点光斑 。
刚刚结束午休的六七个孩子正在“未保中心”的篮球场上奔跑雀跃 , 偌大的篮球场被划分出篮球区和滑板区两个区域 , 各阵地的孩子互不干涉 。
王帅决定趁这个时间给两个头发长长的孩子剪个新发型 。
王帅刚走到篮球场边上 , 孩子们立马围拢上来跟他打招呼 , 然后像磁铁一般吸附在王帅身边 , 等待他的安排 。 得知今天是“理发日” , 孩子们开始分工合作 , 有的搬来座椅 , 有的拿来工具箱 , 有的踮着脚尖为王帅套上工作服 , 需要剪发的孩子主动坐上座椅等着王帅 。
“这边打薄一点 , 左边再开条缝 。 ”大约十五分钟 , 小男孩原本的头发就被剪成了精干的“莫西干头” , 后面还留着“狼尾” 。
“孩子们看着电视上明星的发型 , 就想让我给他们剪成那样的 , 我就慢慢练 。 ”王帅说 , 自己的手法都是网上看视频教程学来的 , 一开始只会剪寸头 , 后来孩子们的要求多了 , 他学会的也就多了 。
孩子们的目光一直在王帅身上 。 王帅刚放下手里的电推剪 , 就有一个孩子贴到他身边 , 拿起他的手一点一点为他拂去手上的头发茬儿 , 另一个孩子为他脱下工作服 。 王帅解释 , 身边这两个孩子都是聋哑 , 和他在一起久了 , 不需要语言 , 孩子们就能看懂他下一步需要什么 。
与日俱增的默契让王帅与孩子们的交流障碍逐渐消解 。 陪孩子们打篮球时出了一头汗 , 就会有孩子跑去给他拿水;无需言语沟通 , 王帅就可以教会聋哑的孩子们跳舞、排演默剧 。
从一个照顾孩子们的人转换成为一个被孩子们照顾的人 , 并不是王帅的本意 , 却也是耳濡目染的结果 。
“未保中心”里的孩子们和社会上的其他孩子们不太一样 。 他们有的轻微违法 , 有的身患重病 , 有的失去了父母 , 有的不幸残障 。 要完成“耳濡目染”的过程 , 王帅觉得并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