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受助儿童已有13年 他是未保中心孩子们的“小爸爸”( 二 )


让孩子认可和佩服 , 才会感染到他们
只要在孩子们身边 , 王帅就会感觉特别“被需要” 。
除了理发以外 , 打篮球、做饭、画画、跳舞、唱歌 , 甚至是颇有难度的武术和形体动作 , 王帅都会 。
王帅认为 , 要想吸引孩子们投入学习 , 需要事事走在孩子前面 , “我管这叫‘偶像式教学’ , 让孩子从心里认可和佩服 , 才会真正感染到他们 。 ”
和王帅一起共事的一位社工老师周佳营称 , 孩子们和王老师相处久了 , 总能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王老师的影子 。 因为王帅是左撇子 , 原来习惯用右手的一个男孩投球时 , 会学着王老师用左手发力;因为王帅每次在收到朋友送的零食、饮料后都会带来分给孩子们 , 那几个经常出去演出的大孩子在拿到别人赠予的奖励时也会留下来 , 等回到“未保中心”时分给其他孩子;因为在计算机房看到王帅把基本已经报废的机器收集起来重新拆解、维修 , 最后拼出十几台可以正常运作的计算机 , 有的孩子开始喜欢计算机;因为经常和王帅一起尝试各种各样的食材做饭 , 有的孩子开始喜欢上烹饪 。
之前被收留的华华成年后 , 当被询问想要安置去哪里的时候 , 华华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学习烹饪 。 尽管离开了王帅 , 华华还是一直跟王帅保持联系 , 每学会一道新的菜品 , 他会精心地摆盘 , 拍下来 , 发给王帅 。
王帅提到华华时也是颇为自豪 , “今年毕业就可以当厨师了” 。 因为王帅当初学的是国际酒店管理 , 之前在国贸饭店工作 。 在华华身上 , 王帅好像看见了当初的自己 。
在王帅的回忆里 , 第一次见到华华时 , 他还是个在北京流浪拾荒的六七岁小男孩 , “个子特别矮 , 黑乎乎的 。 ”王帅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他清洗 , 带他体检 , 因为他的足部残疾带他做手术 , 帮他进行康复训练 。
一路走来 , 王帅陪华华一起告别了那个因为自卑不爱讲话、生活懒散的小男孩 , 蜕变成和王帅一样喜欢篮球、计算机和烹饪的阳光大男孩 。
华华在写给王帅的信中提到 , “恩师 , 我认您做我的父亲 , 假如我有了女朋友第一个告诉您 , 以后我给您养老 。 ”
弥补童年“没有父亲在身边”的遗憾
看到“养老”二字 , 王帅有些想笑 , 34岁的他刚刚结婚 , 怎么会和“老”字沾边 。 但转念一想 , 今年已经是他在“未保中心”工作的第13个年头 ,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送了多少个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或者步入社会 , 但几乎每个离开的孩子都跟他保持联系 。 他拿起手机 , 把自己的感慨发给默默 。
“等你结婚典礼那天 , 有我在 , 我可以假装成你的‘爸爸’ 。 ”
王帅发来的这句话 , 让默默瞬间泪崩 。 或许对于这个18岁的女孩来说 , 挽着父亲臂弯的那刻从来都是不敢想象的 。
默默和比她小一岁的男孩雅阁之前都是被一名在华外籍男子收养 , 刚到“未保中心”的时候 , 长期不受约束的他们并不认为“餐餐吃饱 , 顿顿营养均衡”的“未保中心”会是“家”一样的存在 。 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逃” , 门被锁上就跳窗 , 被王帅追回来后会用英文骂着脏话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 常常趴在窗边想方设法离开的雅阁和默默 , 开始注意起趁着午休时间在篮球场上打球的王帅 。 运球、转身、腾起、扣篮 , 这一套动作不经意闯进了他们的眼眸 , 他们不仅喜欢并接受了王帅 , 还逐渐学会了中文和投篮 。
他们在给王帅的信中吐露道 , “遇到您之前 , 我从未打开过我的心” 。
对于王帅来说 , 在陪伴孩子们之前 , 他也很少打开自己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