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 , 言语暴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胼胝体、海马回和前额叶的部分功能 。
如今大部分的父母都不会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拳打脚踢 , 因为大家很清楚 , 这样做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 , 并且可能会导致同样的暴力倾向 。 但对于言语暴力可能会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 很多人都没那么清楚 。 下面我们就从脑科学角度来看看 , 言语伤害会怎样一步步影响孩子的大脑 。
文章图片
第一步:言语暴力攻击时体验“情绪疼痛”
有一次 , 一位妈妈对我说:“我吼他两句 , 又不会疼 , 又不掉肉 , 否则我要憋死了 。 ”我告诉她:“你用言语暴力训斥孩子的时候 , 他真的会疼 。 ”
2003年加州大学的一项神经影像实验证实 , 人类的痛感存在两个触发键:感官和情感 。 当孩子因为父母的语言暴力 , 情感上感觉到强烈的厌恶和排斥时 。 他们大脑会像上图一样 , 真真切切地产生“疼痛”体验 。 在这个角度上讲 , 言语暴力和体罚一样会在进行的当时就让孩子“身心俱痛” 。
文章图片
第二步:持续压力导致大脑改变
如果只是偶尔因为控制不住情绪 , 对孩子进行了“语言攻击” , 如果预后得当 , 比如向孩子道歉 , 及时安抚等 。 他们还是可以自己通过调节系统消解这些伤害 。 但如果“否定和讽刺”成为一种沟通习惯 , 那么就有可能将孩子置身于长时间的压力下 。
在哈佛大学的实验中 , 那些经常被言语暴力对待的孩子 , 比没有受到言语暴力的孩子 , 海马体的面积平均减少了6% 。 我们知道海马体不仅掌管着孩子的记忆力 , 而且海马回还跟情绪调节能力有关 。 也就是说 , 如果我们为了让孩子表现得更优秀而用言语刺激他 , 那么可能得到的正是相反的结果 。
文章图片
第三步:负面评价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然而施加在孩子身上的“言语暴力”可怕之处还不止于此 , 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不久 , 并不那么强大 。 在某种程度上 , 他们都很在乎家长眼中的自己 。 就像哥哥和妹妹总是不断地问我他们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 , 这就是孩子构建自我的方式 。 然而如果爸爸妈妈总是用“言语暴力”来对待孩子 , 他们就有可能因此调整自我评价的方式 。 比如认为:“妈妈说得没错 , 我就是个废物 。 ”当负面的信息 , 被孩子内化为人格 , 这才是言语暴力最恐怖的结局 。
文章图片
让孩子更优秀先学会“非暴力沟通”
在上文中我们说到过 , 这些“语言暴力”大多并不是父母故意为之 , 或者是因为一时的情绪 , 或者是从祖父母外祖父母那里学到的沟通方式 。 在贬低诋毁孩子时 , 爸爸妈妈还不自知 。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 学会和孩子好好沟通呢?我们可以借鉴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的几个方法 。
文章图片
1、更加客观地观察
作者告诉我们 , 我们人类是以自己为核心的动物 , 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 分析别人的举止 。 这可能会产生误会、夸大事实 。 所以 , 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 是改善言语暴力的第一步 。
比如 , 那位溜冰场外的妈妈 , 如果能意识到女儿说:“我也能滑的一样好 。 ”可能只是对溜冰产生了兴趣 , 或许就不会用那样带有贬低的言语去评价女儿了 。
- 哈佛研究发现:幼儿园这种能力突出的孩子,20年后更容易有出息
-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优秀的孩子,从小就有这4个特征
- 孩子成绩全校第一,哈佛妈妈分享教育心得:曾带三个孩子走遍中国
- 哈佛研究发现:3岁上幼儿园和4岁上幼儿园的孩子,人生大有不同
- 哈佛研究发现:“看电视”和“不看电视”的孩子,十年后差距巨大
- 哈佛研究证实:生活中六种习惯让孩子越来越笨,快看你家娃有没有
- 哈佛大学78年研究发现:孩子的优秀和智商无关,家庭因素是关键
- 哈佛研究发现:孩子10岁前,有3次“变聪明”的机会
- 大学生“生活费”也分等级?3级以上才算有钱,你属于哪一级?
- abcd妈什么来头?哈佛毕业甘当全职主妇,住上亿豪宅教出顶级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