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鸡娃”有出路吗?28年追踪13个孩子,结果扎心了

闺蜜最近给孩子报了门国际象棋课 , 一直对棋类不感冒的她 , 居然开始玩命地认真听讲、做笔记了 。
“你瞧瞧 , 每一步棋怎么走、为什么要这么走 , 我都拍下来 , 还加上标注了 。 ”她甩出厚厚的一沓笔记 , 全然不顾一旁的我惊得目瞪口呆 。
想一想 , 闺蜜人到中年 , 还要零基础学一门以前不喜欢的棋类 。 而我只不过是和孩子死磕二年级的语数英 , 又算得了什么?
这年头 , 不“鸡娃”孩子的中年老母亲 , 都快挤不进妈妈群了 。
不“鸡娃”有出路吗?28年追踪13个孩子,结果扎心了
文章图片
任你在事业上如何“笑傲江湖” , 回到家:
该回炉重学唐诗宋词 , 还是得回炉重学;
不“鸡娃”有出路吗?28年追踪13个孩子,结果扎心了】该死磕奥数 , 还是得死磕;
即便遇上以前一窍不通的编程、乐器、运动项目 , 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曾经觉得自己已经耗费了一百分的精力了 , 没想到一个妈妈轻描淡写地说:“你这才哪到哪 , 我都上了无数的网课 , 然后消化完了再给孩子讲解 。 不然多浪费孩子的时间啊!”
果然 , “鸡娃”这条路上没有最强 , 只有更强 。
不“鸡娃”有出路吗?28年追踪13个孩子,结果扎心了
文章图片
01、不“鸡娃”有出路吗?
什么是“鸡娃”?
就是给孩子打鸡血 , 为他安排各种学习和兴趣班 。 而高级别的“鸡娃” , 往往是在孩子一出生就规划好了以后要走的路 。
比如 , 鸡娃中的“战斗机”——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 , 从小就让孩子浸润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小圈子里 。 清北只是常规目标 , 马术、高尔夫、网球是点缀 , 全球名校才是终极目标 。
她们可能“前一秒还在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君士坦丁堡 , 后一秒就开始聊去年诺贝尔奖得主的最新研究成果;上一秒还在说切尔诺贝利的失败 , 下一秒就扯到黑格尔和亚当斯密上去了……”
和她们比起来 , 鸡娃这条路 , 绝大多数父母在一开始就已经败下阵来 。
不“鸡娃”有出路吗?28年追踪13个孩子,结果扎心了
文章图片
但即便如此 , 也没有一个父母敢放松:“比自己孩子还优秀的人都在努力 , 再不玩命学 , 以后能有出出路吗?”
不是不想停下来 , 而是不敢停下来 。 一停下来 , 孩子与别人的距离只会越拉越大 。
就像《小别离》中海清的焦虑一样:孩子不上好的小学 , 就考不上好的初中 。 上不了好的初中 , 就上不了好的高中 , 更考不上好的大学 , 孩子这一辈子就完了……
一旦踏上“鸡娃”这条路 , 就再也不可能松懈 , 只能一条道跑到底了 。
鸡娃这件事 , 有时候 , 真的是身不由己 。
不“鸡娃”有出路吗?28年追踪13个孩子,结果扎心了
文章图片
02、你寄以厚望的孩子 , 可能终将平凡
全天下的父母 , 都有着同一份焦虑 。
只不过 , 即便再不甘心 , 可能也需要面对一个现实 , 那就是:你寄以厚望的孩子 , 可能终将平凡 。
日本版的《人生七年》中 , 跟踪的13个孩子 , 大多出自中间阶层的普通家庭 , 每隔七年 , 他们会进行一次回访:
7岁的时候 , 这13个孩子都在上一年级 , 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 , 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
14岁的时候 , 有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 好强、成绩优秀;有的孩子却还在沉迷游戏 , 又或者是按部就班地上着补习班 。
21岁的时候 , 大多数孩子似乎和自己预设的人生轨迹都失之交臂了:直树的目标原本是当一名检察官 , 但是考试失败后 , 他去了一家咖啡店打工;而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的由美 , 原本是想去出版社工作 , 最后却不得不在一家餐厅当了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