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风俗 七夕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三 )


"拜魁星"仪式和拜织女相类似,亦在月光下举行 。在家中阳台下,仰对星空,摆好神案,上面需要净水三杯,香炉一个,香用沉香为宜 。
备好蜡纸、香花、香茶、水果两样,然后净手对魁星的画像,或者设置牌位,牌位供俸"文昌梓潼帝君、九天司命真君、扶文启运魁斗星君"神位 。
神位用红纸墨汁书写,上香叩拜,默念魁星宝诰三遍 。然后祈祷说出自己名字生辰和"弟子谨以鲜花果酒之仪供奉敬献于文昌帝君,九天司命真君,扶文启运魁斗星君 。
座前,祈文昌高照,文星武星照临,佑弟子灵气降神,文华清秀 。神识通明,智慧聪灵,心光自然,进修德业",然后磕头礼拜 。待香尽后,烧化纸钱,再将茶水倒于阳台外即可 。

  • 种生
旧时祈求生育的习俗 。在七夕前,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碗中,等它长出数寸的芽,在七夕当日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称为"种生" 。
还有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 。这些都是祈子求福的习俗 。
  • 吃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种油炸小点心,《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实花样" 。
因"巧"和 "桥"谐音,因此人们认为在七月七日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来实现 。
北宋时期的巧果品种极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 。将发面团放入具有梨、茄、瓜、小鸡、蟹、虾等各种图案的木模中,将成形后的小饼油炸或烙食 。
有些巧果还被点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于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穿成一环挂在小儿项间取乐的 。
相传七夕节晚上,妇女儿童将巧果抛掷屋背,喜鹊衔去搭桥,让牛郎织女夜渡银河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