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配不配 电脑不配固态硬盘可以吗

【PConline 杂谈】一块SSD的迁徙之旅,是不可遏制的大势所趋,取代HDD,摧枯拉朽式的革命成功,一定不会遥远 。在这场存储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体验,SSD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革新,像主流的SSD接口就有SATA、M.2、PCI-E、mSATA等 。这些SSD接口有什么不同,又适合于什么平台,第22期SSD故事会,为你揭密 。
【固态硬盘配不配 电脑不配固态硬盘可以吗】SATA 3.0接口:目前最常见的SSD接口
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兼容的设备多,普及程度也比较高 。
SATA接口从最初的SATA1.0进化如今的SATA3.0,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盘都使用这种接口,理论传输带宽6Gbps,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英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 。而在HDD硬盘上6Gbps带宽远远谈不上瓶颈,谁让HDD硬盘发展太慢,速度一直没有质变 。
虽然SATA 3.0接口规格已经落伍,但廉颇岁老,尚能饭 。普通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谈不上苛刻,SATA 3.0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主流选择 。说起代表性SATA SSD,那就多了,Intel 730系列,三星850PRO、浦科特M6Pro等等 。尤其三星 850 Pro,代表了SATA 3.0 SSD性能的巅峰 。
不过,与笔记本硬盘一样的2.5英寸尺寸,加上拆开后发现还有大量空余空间,于是我们都不禁疑问,为何不能做成小尺寸的SATA SSD?于是就有了mSATA 。
mSATA接口:雷声大雨点小
mSATA的历史其实也挺悠久的,“国际SATA协会”在2009年推出了新的Mini-SATA接口控制器下的产品规范 。新的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同时mSATA将提供跟目前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3Gb/s和6Gb/s的理论接口传输速度 。
正因为尺寸小,超薄,节省空间,Intel曾积极为mSATA SSD推广,以其作为超极本等超薄移动PC上的存储设备,并在部分主板上集成了这一接口 。由于采用了和SATA 3.0一样的传输标准,性能有所保障,加上小体积,成为了当年不少笔记本电脑双硬盘配置的SSD层面首选 。
但mSATA SSD产品推出市场后并不如当初所预想得那般受欢迎 。由于面积限制,颗粒数目所限,性能与容量难以匹敌同时代的2.5英寸SSD;同时小尺寸带来价格的昂贵,加上当时SSD发展尚未成熟,容量价格比低,亮点少无法吸引用户购买 。最后,mSATA SSD沦落到二手市场抛售的情况 。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SATA 3.0接口,其速度短板造成的木桶效应越来越明显,市场渴望突破6Gbps带宽的I/O接口来适应用户对高速SSD性能的需求 。于是,前几年开启了新接口替代SATA 3.0的节奏 。那么,谁将是天选之子?
SATA Express:尴尬癌晚期
为了突破SATA3.0的瓶颈,并为以前的SATA设备提供兼容,SATA标准的制定者,SATA协会,拟定了一种新的磁盘接口,称为SATA-Express 。
顾名思义,SATA-Express是SATA接口 + PCI-Express的混合体,其理论带宽达10Gbps,比SATA3.0高了4Gbps,它能兼容SATA标准的老硬盘,也能使用SATA-Express接口的高速SSD,每个SATA-Express接口可以接1个SATA-Express硬盘,或者2个SATA硬盘 。
由于缺乏原生支持,目前9系列的SATA-Express接口的主控芯片都是第三方芯片提供的 。同时,理论带宽比起SATA 3.0高不了多少,还占据了宝贵的主板空间以及接口空间 。所以,我们现在都越来越少看到SATA Express了 。
M.2 接口:柳暗花明又一村
羊毛出于羊身上,在英特尔主推超极本的时代,就已经颁布了适应超薄空间的存储接口标准以及对应的SSD设计标准 。由于mSATA诸多弱点不得不让Intel重新定位理想框架下存储设备,Intel也认识到mSATA接口并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在2012年的IDF上,提出将开始大力推广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技术标准的SSD,通过进一步降低厚度同时提高传输速度满足新一代超极本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