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这14字里藏着育儿的所有秘密( 二 )


文章图片
这种态度让孩子明白 , 不给你买芭比娃娃并不是因为妈妈不爱你 , 妈妈仅仅是拒绝买芭比娃娃这件事而已 。
许多时候 , 当孩子被拒绝时之所以生气 , 产生敌意 , 不是因为拒绝这个行为本身 , 而是内心恐惧、气愤或担忧 ,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
如果孩子可以确定自己是安全的 , 是一直被父母爱着的 , 自然就不会为一个玩具/一件事情被拒绝而生气了 。
当父母的坚定不含敌意 , 只含温和的时候 , 既不伤害孩子的尊严 , 也没有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爱 , 自然就可以化解掉孩子的敌意 。 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我的 , 只是这件事情暂时无法满足我 。 ”
温和而坚定地孩子传达:“我爱你 , 但是不可以” 。
因此 , 不带敌意的坚决 , 是最好的界限原则 。
2
不含诱惑的深情
再来看看 , 什么是“不含诱惑的深情” 。
“深情”就是父母打心底里喜爱孩子、欣赏孩子;
“诱惑”就是“条件” , 就是“勾引” 。
这句话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没有任何(前提/附加)条件地爱孩子” 。
很多父母不自觉地就会带着“条件”爱孩子 。 比如 , 孩子如果考试成绩好 , 父母就眉开眼笑 , 看孩子就哪儿都顺眼;如果学习成绩下滑了 , 父母就看孩子哪儿都是毛病 , 对孩子没有任何好脸色 。
之前看到一个帖子#认真的问 , 如果对孩子已经彻底失望了 , 该怎么过好我们接下来的人生?#
帖子里 , 楼主说“想和孩子做情感切割”“读书生涯结束后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这14字里藏着育儿的所有秘密
文章图片
“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这14字里藏着育儿的所有秘密
文章图片
在这个帖子和长达20页留言的背后 , 站着的大多都是“对孩子有条件的爱”的父母 。
当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期待中的样子走的时候 , 他们便心灰意冷 , 觉得孩子不配得到他们那么多年的辛苦和爱 。
那父母给子女最好的爱是什么?
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
“我对你好 , 是发自内心的意愿 , 不求任何回报 , 任何情况下我都是爱你的 。 ”
YouTube上有这样一段父女交谈的视频:
这位父亲在和女儿开玩笑的时候 , 女儿突然发起脾气来 。
但是 , 这位父亲并没有因此变得不耐烦 , 或者吼孩子:“开个玩笑而已 , 你干嘛这么当真啊?”
而是蹲了下来 , 与女儿平视 , 然后平静温柔地进行了一场对话 。
他教孩子“如何和情绪共处”;告诉孩子“生气是OK的”;同时教她“要先告诉别人你的底线在哪里” 。
而我最感动的一句话就是 , 爸爸对女儿说:
“Youarestillloved.Youarestillsafe.”
这位爸爸没有因为女儿开不起玩笑就对女儿大吼或者生气 , 而是告诉孩子:我不会因为“你开玩笑生气了”就不爱你了 , 不管怎么样 , 我都是爱你的 , 你一直都是安全的 。
最后 , 孩子愤怒生气的情绪被成功安抚 , 和爸爸亲亲 , 一起散步去了 。
因此 , 不带诱惑的深情 , 是最好的爱的态度 。
3
这句话背后的底层逻辑:
无条件接纳
科胡特认为个体自我人格的发展 , 来自于亲密关系的反馈 。
当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接纳”的时候 , 孩子就会体验到充足的安全感 , 他们的本能就会排山倒海般涌出 , 不会担心被攻击、排挤、打压、讽刺、报复 。
而“不带敌意的坚决 , 不含诱惑的深情”这句话的精髓就是:无条件接纳 。
“不带敌意的坚决”是接纳 , 包括接纳孩子的感受、立场、心理需求、情绪、甚至是被拒绝时产生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