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最近北大副教授丁延庆一段吐槽女儿的视频很火 , 他在视频中说:
辅导女儿写作业只剩叹气;
我小时候是神童 , 孩子跟我差太远了 。
文章图片
说这段话的时候 , 丁教授脸上写满了无奈 。
他本硕都就读于北大 , 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教育经济学博士学位 , 现就职于北大教育学院 , 是博士生导师 。
爱人也是北大毕业 。
两个学霸 , 女儿却是一学渣 。
连他自己都感叹:这天道 。
文章图片
不少围观者 , 想知道作为教育研究学者 , 丁延庆教授如何应对?
他说:接受 。
接受?
这是什么应对之法?
且听我讲 。
01
你总想要改变
孩子再乖一些就好了;
写作业不拖拉就好了;
孩子外向一些就好了;
娃能让我省心就好了;
……
发现没?
这一切都指向变 , 背后是对现状的不满、不接受 。
盼自家娃好 , 乃父母之常态 。 有错吗?
没有 。
问题是 , 天天嚷着变却鲜有成效 。
结局是 , 蓦然回首 , 娃依然坚守在原地 。
文章图片
02
改变的前提是接受
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说:
人们不是不愿改变 , 而是对他人的不接纳有着本能的反抗 。
每个生命都希望被接纳、被看见 。
如果他总是被否定、被要求向别人看齐 , 他必然要焦虑、紧张、难过 。
接着 ,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这些负面情绪 , 他本能地反抗 , 走到他人期许的另一面 。
若他被接受 , 被承认 , 他就会觉得安全 。
接着 , 他会找一条路让自己更好 。
武志红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当人的内耗太多 , 他的智商就没空间了 。
用在这里就是 , 当孩子不被接受 , 他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反抗后 , 哪里还有智商用来进步、学习?
所以 , 你想让孩子改变 , 最好先学会接受 。
文章图片
03
接受很难 , 但很好
接受 ,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我们总在对比 , 我们总在渴望 。
在对比和渴望中 , 不知不觉地我们放一个理想中的孩子在真实孩子面前 , 让他们追赶 。
我们就是希望孩子更好 , 我们担心他不够好将来活不下去 。
为人父母怎敢松懈?
于是 , 孩子时刻被驱赶着 , 我们时刻驱赶着孩子 。
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理想 , 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如愿 。
所以 , 他难受 , 你也难受 。
怎么办?
接受 。
丁延庆教授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中说:
我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平庸的小孩 , 而且也必须接受 。
无论你多么优秀 , 你的孩子大概率上都是个普通人 , 学会接受 , 对于谁都好 。
对谁都好——你不难受 , 他也不难受 , 社会多一些母慈子孝 。
文章图片
04
接受 , 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
自然界任何事都会回归均值(突出只是偶发现象 , 回归平均才是自然之道) , 这是天道 。
所以 , 无论你优不优秀 , 你的孩子大概率上都是个普通人 , 普通孩子 。
他爱玩儿 , 好逸恶劳 , 智商一般……
你需要正视这些 , 别再放理想孩子在他面前 , 阻挡你俩互相认识 。
你得接受天道 。
- 家里宝宝有积食吗?一周给宝宝煲两次,胃口好了,大口吃饭
- 聪明的父母,都知道如何对待儿女的小家,下面这些你能做到几个?
- 不需要培养孩子感恩,只要孩子具备这个能力,他将来就一定会孝顺
- “诈尸式育儿”成趋势,宝妈们苦不堪言,夫妻如何配合教育孩子?
- 这3种父亲,容易让孩子变得懦弱没自信,日后难有作为
- 人民日报怒批的“毒”绘本,快看看你家的书架中招了吗?
-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却沾沾自喜
- 为什么有些孩子耳朵会有“小孔”?医生一般不说,父母心里要有数
- 家长担忧:孩子缺乏专注力、老走神?德国家庭的“高招”值得借鉴
- 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5句话,父母趁早改掉,句句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