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王福重狂言:父母是包袱,不要给子女压力要求尽孝!美国好

教授王福重狂言:父母是包袱,不要给子女压力要求尽孝!美国好
文章图片
从古至今 , 孝顺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但是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却放话:父母是包袱 , 不要给子女压力求尽孝,这一点美国做得好 , 这句话听起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然 ,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王福重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说出的这番理论 , 所以我们也应当结合实际的背景和现实去看待这番言论 。
在汉代人们想走上仕途 , 如在德行方面不过关 , 那他也没有当官的资格 , 这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 由此可见 , 在汉代人们把孝顺看得也很为重要 , 从孝道中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行 , 没有孝顺父母的心 , 那在仕途中对君主也不会忠诚 , 这种人也不配被委以重任 。
其实不难看出来 , 教授王福重说这一番话的同时是在告诫人们 ,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 , 人们的思想也都在与时俱进 , 但是那些将父母视为包袱的人们 , 能成为怎么样的人才呢?
教授王福重狂言:父母是包袱,不要给子女压力要求尽孝!美国好
文章图片
这类的人想必纯利己主义 , 即使这类人有能力 , 在商场上也无法走得更远 , 他们只会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 毫无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 王福重提出的问题确实引人深思 , 子女养老和以房养老是现代普遍存在的两种社会现象 , 但是这些都绝不能说明儿女不应该向父母尽孝道 。
品行决定一个人的个性 , 也同样决定着他未来道路的宽阔 , 诚然在孩子的德行方面 , 父母并非无能为力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作为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的教导孩子 , 做孩子的榜样 。
教授王福重狂言:父母是包袱,不要给子女压力要求尽孝!美国好
文章图片
那做子女的呢?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子女长大成人 , 那长大独立之后的我们难道不该常回家看看父母吗?每周打个电话问候家人 , 多关心关心父母的身体 , 这些其实一点也不难 , 这些很平常的小事 , 但父母会异常开心 , 甚至觉得欣慰 , 父母所需要的并不多 , 他们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自己退休之后的补给 , 所以父母所子女的关怀不应该被忽略 。
我们再来看王福重曾说过的“父母是包袱”这类的言论 , 那不免其他人会觉得他是在为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说话 , 甚至站在了他们那一边 , 其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把利己主义扔掉 , 传承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
教授王福重狂言:父母是包袱,不要给子女压力要求尽孝!美国好
文章图片
相比于美国的亲子关系
王福重还提到了美国的亲子关系 , 那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父母的待遇 , 确实美国的父母在老了之后很少依靠自己的孩子生活 , 但美国的福利待遇是在我们中国之上的 , 美国人享受比我们中国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养老保障 。
再说到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投入程度 , 在中国的话 , 中国父母会尽自己全力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最好的学习待遇以及未来孩子的新房首付等等一切自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的事情 , 可以说是为孩子铺好了他们所能铺的最多的路;但是美国可不一样 , 美国子女大部分成年之后就开始独立生活 , 自己赚钱养自己 , 所以美国的子女过早地就开始独立 。
美国和中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 美国的教育使美国的子女提早的能够独立自主 ,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他们走上歧途;中国的孩子则会过分地依赖父母 , 学不会独立 , 承担不起风雨 , 内心脆弱遇到事情容易崩溃 , 所以才诞生了许多的“妈宝男”和“啃老族” 。
另外 , 美国的子女对于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 更像是对待自己的朋友 , 但是比起朋友会更多几分尊重 , 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 , 父母和子女之间会谈心 , 站在平等的角度讨论问题 , 但在中国 , 父母永远属于高高在上的一方 , 很少有父母真正考虑到子女真正想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