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扬长还是补短?( 三 )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 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 换个努力方向 , 改变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 , 孩子和你的生活都会额外的轻松幸福 。
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迈克尔·古里安在《核心天性教养法》中提出 , 教养孩子 , 一半是科学 , 一半是直觉 。
科学的部分 , 就是孩子的核心天性 , 由孩子的大脑机构和遗传基因决定 , 而直觉的部分 , 则是我们作为父母 , 根据科学的建议选择的和孩子相处的方式 。
科学家们通过对孩子的脑部扫描 , 告诉我们 , 孩子需要建立稳固安全的依恋关系 , 孩子需要足够的安全感;
通过性别研究和对荷尔蒙水平的评定 , 让我们知道男孩女孩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 , 这些都有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 。
因为核心天性的原因 , 男孩很容易被误解 。 比如 , 男孩的语言能力滞后 , 男孩更喜欢动手 , 男孩精力充沛蹦蹦跳跳 , 男孩子过于“狂热”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家长的烦躁 。
我就曾经被我家精力充沛的孩子弄得崩溃 , 玩具拆得零零散散 , 见到伙伴就推推搡搡打打闹闹 , 拽都拽不动 。 但这些都不是孩子故意捣乱 , 是他的核心天性就是如此 。
我们可以做的 , 是给孩子提供更能释放他精力的环境 , 比如带他去踢球 , 去爬山 , 在安全的限度内让他和伙伴打闹 , 换个角度对待孩子 , 就能解放自己 , 也解放孩子 。
引导孩子对意义和目标的追寻
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现在 , 如果内心缺失目标感 , 生活就会变得空虚 。 所以 , 不管孩子的核心天性是什么 , 父母都要引导孩子对意义和目标的追寻 。
《核心天性教养法》中 , 迈克尔·古里安指出 , 孩子在5岁的时候 , 就开始思索“我是谁”的问题 , 这也提醒家长要把握时机 , 引导孩子建立目标和使命感 。
比如 , 孩子会对自己长大后做什么有很多的想法 。 他今天想做消防员 , 明天想做宇航员 , 后天又想当光头强 。 孩子提出想法之后 , 我们不要随便否定他 , 而是要进一步的引导 。
孩子想做消防员 , 我们可以告诉他 , 消防员很伟大 , 救火救人无私奉献 , 孩子想做光头强 , 我们也可以告诉他 , 因为有了伐木工人 , 我们才可以有木头做家具做地板 , 让孩子意识到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 , 在于对社会有价值 。
教育孩子,是扬长还是补短?
文章图片
孩子的目标和使命感 , 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引导 , 孩子会学习父母待人处事的方式 。
如果父母是金钱至上 , 孩子也会攀比拜金 , 如果父母乐善好施 , 积极阳光 , 这种心态也会感染到孩子 。
木桶效应的“补短板才能更好”并不适合养育孩子 。 就像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大数学家陈景润 , 数学考15分的大文学家钱钟书 , 如果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弥补短板上 , 大概也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 。
孩子就像一棵树 , 决定他高度的不是最短的树枝 , 而是最长的那一个 。
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教养孩子 , 就相当于顺水行舟 , 孩子的天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 成长更顺利 , 家长也会因此收获自信心 , 让家庭中始终母慈子孝 , 远离鸡飞狗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