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 宝宝长到一岁左右 , 开始要学步啦!很多妈妈是既欣喜又忧虑 , 喜的是 , 宝宝长大啦 , 都快学走路了 , 老母亲两条长年酸痛的胳膊也该解放啦!忧的是 , 宝宝即将脱离妈妈的怀抱 , 离开我们的保护罩范围 , 独自面对自己的路 , 他能走好吗?会受伤吗……
不管怎么说 , 宝宝学步 , 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 是他开始自己独立人生的第一步!
文章图片
忙碌的春节刚过 , 最近几天天气不错 , 小区遛娃的人渐渐多起来 。 我发现几个之前常抱在手里或坐推车的宝宝 , 过了一个春节后 , 相继都开始学走路了 。 眼前就有两个学步宝宝 , 大家的视线都被他俩吸引 。 一个宝宝相对保守 , 不敢自己走 , 只能在大人的牵引下 , 踮着小脚走路;另一个宝宝则胆子大些 , 自己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 在宝妈的引逗下蹒跚迈步 。
看着他们呆萌的样子 , 真是太可爱了 。 可不料下一秒 , 那个独自走的宝宝 , 重心不稳 , 身子忽然往后仰 , 竟一下子摔倒并且后脑磕到地板上!宝宝随之大哭 , 宝妈也吓坏了 , 慌忙把宝宝抱起来察看 。 幸运的是当时在儿童玩乐区 , 地面是塑胶的 , 宝宝虽然摔到头部 , 但并无大碍 。
每个宝宝学走路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 需要经历:扶走(8-10月龄)、学步(10-12月龄)、独自走路(12月龄以后)几个阶段 。 当然每个宝宝发育不同 , 有快有慢 , 时间上会有差异 , 只要不超过1岁半都算正常 。
文章图片
宝宝学步的5大误区
【一岁娃学步老摔跤,避开5个误区巧用6个方法,宝宝走得又快又稳】当然 , 宝宝学步不会一帆风顺 , 磕磕碰碰难免 , 但如果总摔跤的话就要引起重视了 。 这也许跟宝宝的行为动作或我们日常训练方法不当有关 。 下面是几个引导宝宝学步的误区 , 如家中有学步宝宝的家长 , 要尽量避免逾越“雷池”哦 。
1.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对宝宝身体发育有影响 , 相信家长们都有所耳闻 。 经常使用学步车 , 会使宝宝脚部力量得不到有效锻炼 , 并且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 反而延长宝宝的学步周期 。 使用学步车时 , 宝宝髋关节压力较大 , 时间久了还容易导致O型或X型腿 。
2.经常牵引宝宝走路
有些家长担心宝宝离开自己的可控范围会发生危险 , 所以经常牵引着宝宝的双手走路 。 这会让宝宝形成一些不好的走路习惯 , 比如踮脚走 。 如果大人稍不注意力道 , 容易导致宝宝的胳膊骨折或脱臼 , 还极有可能影响宝宝自身探索走路的兴趣和信心 。
文章图片
3.让宝宝穿鞋子
很多家长出于卫生和保暖的考虑 , 都会让刚学步的宝宝穿上小鞋子 。 其实 , 排除外界的因素 , 宝宝光脚板走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 因为光着脚能让宝宝更直接地感受地面的刺激 , 有利于调整走路姿势、形成良好的走路习惯 。
4.把宝宝圈在护栏里
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 , 总避免不了要摔跤 , 家长怕宝宝受伤 , 就把他放在铺垫子的围栏里 , 虽然能保护宝宝的安全 , 但也因此空间受限制 , 阻碍了宝宝创造力、探索欲望的发展 。 缺乏必要的磨练和足够的活动量 , 也不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 。
5.宝宝经常摔跤不引起重视
有些老一辈人的观念 , 说孩子磕磕碰碰才会长得结实 。 多磨砺确实也是没错 , 但如果宝宝摔跤次数多 , 或摔到身体关键部位的话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 曾有新闻报道过 , 南阳一个1岁多的宝宝一天之内摔倒四次 , 最终导致颅脑损伤严重 。
- 有一种无奈叫“形式主义带娃”,老人享福孩子遭罪,儿女们要有数
- 中国首批“丁克”步入晚年,养老成难题:没孩子现实,这点更现实
- 幼儿园老师:知道家长工作忙,可已经延时放学了,麻烦准时接孩子
- 小嘴巴巴叭叭不停的孩子,往往不是学习的料,安静老实的孩子,大多专注力,好学习也好
- “开学当天,别把孩子打扮太好看”这位老师的忠告,家长都该听听
- 都说老人带娃很少生病,妈妈却最讨厌这么做,其实对孩子好处多多
- 孩子上幼儿园老是哭闹?可能是“分离焦虑症”的表现,家长别忽视
- 有老人带娃和没老人带娃的家庭,三个地方差别明显,人要学会知足
- “睡着的小朋友举手!”老师话刚说完,接下来孩子们的反应太萌了
- “拿养孩子的钱来养老”,我国首批丁克已年老,他们现状如何?